第A11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造访“民国”  有多少遗憾如影随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造访“民国”  有多少遗憾如影随形
  毕业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获得建筑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市近代建筑保护委员会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一级注册建筑师。

  周学鹰

  2000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2003年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后出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从事东方建筑研究。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业务专家小组成员。

  薛冰

  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书话集、随笔集、小说集等三十余种。近年来致力于南京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文化专著多种。

  4月17日上午,记者穿行在南京的马路街巷,身边走着三位重量级人物——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周学鹰博士、著名作家薛冰,此行的目的是去探访、去问候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包围的民国建筑。当或斑驳或颓败或行将消失的“民国”展现在面前时,新三剑客的脸上喜忧参半。

  没有法桐,民国建筑也不会好看

  汽车经洪武北路,往南开到四岔路口后,往左一拐,驶上中山东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太平南路。这里有10块地要拆或已拆,而太平南路也是民国建筑比较多的地段。这是一个晴天,阳光透过路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的枝叶照在地面上。“如果没有法国梧桐,民国建筑也不会好看。”周琦望着窗外的法桐告诉记者,他看过颐和路别墅区刚建好那阵的照片,一幢幢房子竖在那里,周围一棵树都没有,荒凉得很。“城里的梧桐和中山陵那边的梧桐都是民国时栽的,但是中山陵那边的要高得多。”看上去,周琦对树很感兴趣,即便汽车转弯时,他的眼睛也没离开过它们。或许在他眼里,这些马路两边的大高个,也是民国建筑的一种。

  江苏饭店:身子被掏空,脸也保不住了

  在走向江苏饭店的路上,没有谁对它的命运抱有奢望。它不是文保单位,也没被列入保护名单,就像离它不远的已成为一堆瓦砾的清真寺一样,它被拆是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大家还是想看看它的门脸是否存在。周琦是南京市近代建筑保护委员会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有关民国建筑的拆迁和修建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拆迁前有关部门曾经征求他的意见。他主张把门脸留下来,“留下来并不影响开发商盖现代化的建筑,不仅不影响,还能增加新建筑的历史感。”到了江苏饭店门口,我们看到绿色的门脸果真保存着,而后面几乎已经拆光。就在大家觉得庆幸的同时,周学鹰发现门脸已经被“削”去了好大一块,“看上去要被拆掉了。”“也许已经被勒令停工。”记者安慰他,你看,一个施工人员都没有。

  慧园里小区:有人想搬出去,谁会搬进来

  慧园里小区被誉为南京的石库门,它由数十幢联排二层楼房组成,连成一片街区。民国时,它是中产阶级的公寓房。没走进慧园里,站在院子门口往里看,就觉得一股气势。我跟着他们走进一户人家。女主人姓傅,他们一家7口人,住在100多平米的一楼。据傅女士介绍,房子是她公公的单位分配给他的。她公公生前在法院工作,是打仗打进南京的。可惜31岁就去世了。“现在我们一家7口住在一起,太不方便。”“你真想搬出去啊,你舍得啊?”傅女士:“有什么舍不得的,这里面脏死了,还有白蚁。”站在二楼朝北的阳台,可以清楚地看见房上的瓦,瓦上印着京华公司四个字。“我们没有钱,就等着拿钱搬出去了。”热情的女主人继续阐述着她的主张。

  出了傅家,记者请周琦说说这楼的特色。“肯定要成片保留下来。”周琦表示,最好的改造方式是,政府招标,把房子交给一家有实力的开发商去修缮,开发商先把所有住户都迁出去,然后整体修葺。修整后的房子可以卖到每平方米三四万元,这样拆迁一万,改造一万,开发商还能赚一万,三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江苏路1号:是在新建还是在翻修

  下一站是颐和路附近的江苏路1号,江苏路1号工地被围了起来,只有一个进出口。进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别墅,而是正在被掏空的车库。巨大的落差刺激着“参观”者的眼睛。在附近作协工作的薛冰说他每两个星期都会来看看。工人们正在围着一幢幢别墅抬水泥、抹墙,这些别墅不像是修的,很像是新的,因为青砖看上去就像刚烧出来的一样。记者问一位工人是新建的还是在修,他脱口而出:修。正在这时,一个保安模样的中年男子,冲着我们喊,“赶快出去,不能拍照,你一拍我就下岗了。”他到我们跟前,几乎是撵着把我们赶到门外。

  下关大马路:大马路小景点

  下关大马路,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不是外滩吗?记者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这条长一百米出头、宽十二三米的马路一侧,矗立着两幢西洋式大立柱的办公建筑。周琦说这条马路是民国典型的商业街道的尺度,民国的时候,因为靠近下关码头,很热闹。这两幢位于马路同侧的办公楼是市级文保单位,目前,一个是省水利资源委员会,一个是人力资源市场。两幢建筑都被安排在了修复名录里面。“当年的大马路,就这么大,我的建议是不要拓宽这条路,街道不要动,短短的一百米,却保持了民国时期的风格,以后可以把这开发成一个景点,让人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气氛。”

  “在南京像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少很少了。”周学鹰感叹道。快报记者 倪宁宁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