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遗风、明清文化在南京已经不剩下什么,南京人引以自豪的似乎只剩下数量、规模可观的民国建筑。今年初,南京市首次公示了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名录,将258处近现代建筑及10处近现代建筑风貌区列入保护。可与高喊保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在一月底保护名录公示的前一周,名录内的上海路82号和莲子营44号两处保护建筑居然被人“抢”在名录正式出台之前拆毁。加上此前身为文物而被拆的张治中公馆以及在南京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胜利电影院、江苏饭店、鼓楼百货等建筑,均湮没在城市拆迁的尘土中,它们的消失,使得南京与它引以自豪的民国特色渐行渐远。
古都之痛
西康路33号的原美国大使馆。西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由三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建于1946年,三幢馆舍为公寓式建筑,砖石结构,高二层,另有地下室一层,每幢楼房建筑面积936平方米。正立面中部为门廊、阳台,四面坡屋顶,屋脊两侧及后部竖有用来取暖的壁炉烟囱。房屋平面呈“凹” 字形,底层正面和侧面为起居通廊, 中部为客厅和办公室, 后部为厨房、餐厅,卧室、盥洗间布置在楼上,地下室为锅炉房及贮藏室。三幢平房建在每幢大楼后面,是随从人员及仆役的住所,每幢建筑面积96平方米,砖木结构,灰板条天花,普通木地板。
深宅大院只剩枇杷老树残墙断壁
目前,南京正在向市政府报批268处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名录,然而同时,记者却接到市民反映,此前公示的保护名录中第五批非文保类保护建筑中,上海路82号的原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已经被拆。
记者昨日在13路、83路的五台山北站下车,从一个门口写着华达宾馆的大坡子上去,一眼就看见坡道右边的成排房子中间被扒开了一个大口子。从这里上去,一个硕大的院落出现在记者眼前,可院落的中心已经被拆得空空荡荡,一堆瓦砾平整铺在地面,把这里垫高了好几层,只剩沿坡道的一排平房左右两侧还有部分残墙断壁。
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旁边一幢新楼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原来这院子里有一幢黄色的两层房子,院落的大门在东面,铁门紧锁,高墙深宅,是不许人随便进入的,只能看见院里几株高大的枇杷树和梧桐。然而在现场,记者看到,昔日的铁门已经完全被拆走,只留下大门两边的立柱,院里一株大大的枇杷树被连根挖起,绑上了麻绳,似乎准备被运走。
拆迁人员一脸无辜“这房子很破呀”
现场有三四名衣着整齐的男子正在谈论什么,记者一问,原来他们正是这里的拆迁人员,正在商讨并指挥工人拆除院落北边剩下的平房及仓库,平房的顶正在被层层掀开。
“听说82号院里有一座民国保护建筑,曾做过美国大使馆新闻处,是不是就是这一处?”面对记者的询问,一位拆迁人员讪讪地回答:不会吧!我们拆的房子很破的,不是什么好房子。你去后面看看吧,里面有将军楼,应该是那个,那个没有拆。
记者沿坡道再往里去,又在路左边的院落里发现了一处被拆工地,工地的后面的确还有几个院落,里面的房屋明显刚修葺过,是一幢气派的小楼。
正当记者疑惑的时候,一位老大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民国建筑,原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就是路口的那幢拆迁人员口中的“破房子”,以及其东侧的一幢黄色的相似小楼,被拆的房子解放后做过省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美首任驻华大史詹森在此办公
记者了解到,该房被拆后,专家委员会十分震惊,曾集体去现场看过,甚至惊动了市领导。记者拨通了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是南京最早一批关注及普查民国建筑的专家之一刘正平的电话。
刘正平告诉记者,名录中所列的上海路82号保护建筑就是坡道入口右侧的那一座,现在正在拆的那些平房是下房,正房是院落中的小楼,是1936年所建。史料记载,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一座新的大使馆就在上海路82号建成,门口为廊柱式设计,为现代建筑风格。直到抗战前美国大使馆都在这里;抗战中使馆曾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也迁到西康路33号,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
据了解,西康路33号的原美国大使馆目前已被列为南京的文保单位;而上海路82号原美国大使馆新闻处也是第一批被列进了保护名录。“它的位置很好,在高坡上,而且临街。这样的建筑如果修好,把高墙修成镂空的花墙,市民、游客在街上就可以看见它的风貌,特别能彰显南京民国建筑特色。”刘正平说。
“82号”及姚公馆被要求复建
现场的拆迁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准备盖一些新式的住宅楼,分给某单位的员工居住。“这里的新楼会建多高?”一位参与民国建筑保护专家会议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忍不住向记者打听。为什么?原来这周边2-3层的民国建筑很多,如果这里要建高楼,很有可能破坏这里的整体风貌。
更何况,专家委员会对已进名录中的被拆建筑的处理意见很一致、也很明确:最好是原地、一定要原样复建。记者了解到,与上海路82号一样在保护名录公示期间被拆的民国建筑还有莲子营44号姚文采公寓,而这种拆毁行为被认为是故意损坏保护建筑。
据悉,此前公示的保护名录已经被市政府批准,而这两幢建筑依然在名录里,未被划去。“按照这个意思,这两幢就应该是原样复建,姚公馆因为土地被卖可能要移位;而上海路82号最好能原样复建,其后面的另一幢目前也已被确认为新闻处用房,将被增补进名录。”采访尾声,专家发出了最后的诘问:如果明确列入名录的都敢公然拆毁,又不加惩处,那今后南京的民国建筑又该怎样才能保住?
南京打算在德基高楼中
镶嵌胜利电影院脸面
专家感叹:如此复建属假古董,无奈重建已成永久遗憾
胜利电影院、江苏饭店都算得上是老字号了。一个是曾经和大华、世界、首都并称为民国首都四大电影院,而另一个则接待过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既有国民党高官李宗仁,上海滩的胡蝶、周璇等电影明星,又有一般市民下榻。但这两个老字号都在推土机下消失了,胜利电影院 2004 年被拆,享年 70 岁,而江苏饭店则去年底被拆,享年79岁。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一批被拆的重要建筑,南京有意在建筑原址的新建筑设计中要求复建其最有特色的门面,以镶嵌法重现部分老建筑遗貌。不过,专家们是既欣慰更无奈:这决不是我们同意他们这么做,而是现实已经如此,复建实在是无奈之举,这已成南京永久的遗憾。
“老字号”已找不到半点影子
“瞧,胜利电影院的旧址在这里,原来的牌号是中山路 82 号,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停车场。”记者看到,德基后面的大空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车辆熙熙攘攘,早就看不到当年胜利电影院的模样,就连当年胜利电影院的门面是什么样的?人们的记忆里也已经模糊了。
文物部门称拆了可惜
“胜利电影院、江苏饭店拆了好可惜,本来我们还想把江苏饭店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好好保护的,但还没来得及做,就被拆掉了。以后,拆掉它的人会后悔的,南京像这样的饭店少啊!”今年全国开展文物大普查,以彻底摸清自己的家底,普查要求如果可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可以根据建筑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在文物专家看来,将来把江苏饭店整修整修,变成文物保护单位,是极可能的事;但文物普查还没大规模开始,它们就没了。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胜利电影院的前身叫做新都大戏院,建于 1934 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李锦沛设计而成。这家曾在“民国子午线”的中山路上辉煌一时的老电影院外观极为朴素,简朴实用,略带中国色彩,在时人眼里看来充满了“现代气息”。“它大尖顶,四层楼高,进门以后红色的柱子红色的扶梯,比较特别的是有两进厅堂,进了大厅往里走还有个二厅,然后才能到达里面的剧场,这样就保证了内场的放映效果。外面马路上再吵再闹,里面也一点听不到。”
江苏饭店则足够引起人们的回忆,它的粤菜、西餐在当时的南京是顶呱呱的。也正因此,它遭到了当时社会名流的垂青。“据说, 1948 年 5 月‘国大’会议期间,参加副总统竞选的李宗仁包下了整个饭店,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免费招待国大代表,来为自己拉选票。他最后以微弱优势险胜孙科,可能与他选的饭店比孙科用来招待代表的龙门酒家名气更大有一 点关系。”
将来再现门脸是无奈之举
“对于那些已经被拆掉的民国建筑,我们都希望能够把它的门脸再恢复起来,其实这样做是很无奈的事情,如果能保住它们不被拆掉是最好的,但现在只能如此了。”东大教授周琦表示,江苏饭店在建筑学家的眼里是一件非常有品位的作品,其实,马路拓宽和江苏饭店并不矛盾,江苏饭店可以向里面退让,根本不用完全拆除,开发商这么做完全是图省事,图降低成本,因为造新楼每平米只要 6000 元,而把民国建筑拾掇好每平米却要花费 2 万元。
如何弥补遗憾呢?周琦说,为今之计就是在新建筑中恢复被拆民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某一个外立面。“江苏饭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北的外立面,可以用过去的材料,重新建一堵三层高的墙体,把它的门脸复活。具体做法就是:将来新建的高楼中把江苏饭店的门面镶嵌进去,人们看到这个门面就可以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胜利电影院的复活,也将采用这种做法,就是把当年沿街的门脸恢复。据了解,目前有关开发商已经赞同周琦的观点。
“其实,把民国建筑保留在那里,可以增添商家的文化内涵,绝对是超值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做很有品位。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就保留了最初老式建筑的某一个门脸,新老交相辉映,被认为是解决建筑新老关系的范例。”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孙洁
上海路82号旧貌
上海路82号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