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是没有办法了,只希望新闻单位能关注一下他,帮他找份工作,让他能养活自己!”4月11日,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的张文华女士跟着记者走出老远,仍在恳求记者。
让张文华又恨又疼的“他”是今年已经42岁的弟弟,一位在家待业长达7年,仅差最后一学期就毕业的北大肄业博士。
目前压在张文华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是全家曾倾其所有培养,也曾经引以为荣的弟弟——迪夫(化名)。
“他是我们家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很会读书,也挺努力上进,可是,没想到,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一提起弟弟,张文华眼圈就红了。1984年,迪夫从鼎城一中考上湖南医科大学,1989年毕业时被分配到天津一家医院,成为一名血液科医生。3年后,迪夫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迪夫又继续攻读博士,最后一学期时,由于身体出现不适,无奈休学。
“他曾经在北京、长沙等地找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从2001年开始,他便一直待业在家。最近几年,人变得越来越孤僻。”张文华的丈夫赵志军是迪夫的初中和高中同学,谈起迪夫,他也是颇为感慨。
“我最崇拜的是那些搞研究的科学家,他们生活简朴,不需要太多的钱,但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爱因斯坦也曾为工作发愁,如果不是有人帮助他,也不会成功。”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迪夫常常自顾自地高谈阔论,还几次拿自己和爱因斯坦比较,觉得自己没有碰到贵人相助。
“可你这几年就连最基本的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啊,你不觉得这是浪费吗?”也许是这句话刺中了他的心,片刻的沉默之后,他解释道:“养活自己还不容易?当年上班的医院待遇是可以的,但我不愿意,因为在那实现不了我的理想。”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