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徐阶焦头烂额的时候嘉靖驾崩了
· 说国语的陌生男人敲响了大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徐阶焦头烂额的时候嘉靖驾崩了
  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惠遗万民,泽及百代;顺我者昌、逆我者死,虽杀门生亦不眨眼。

  

  [上期回放]

  张居正天资聪慧,从小就有功名,有人断定他必将出人头地。然而,实际上,张居正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早早中举的他,干脆藐视起功名利禄来。后来,一个小小的苦难终于让他认清了权力的重要性。张居正洗心革面,重走高考路,进入了翰林院庶吉士培训班。

  在这一年,“庚戍之变”爆发了,张居正眼看着蒙古兵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放火又抢劫。严大人吃了又睡,睡了又吃,就是不办事。张居正愤怒了,对严嵩的幻想也随着城外的大火化为灰烬,他终于转向了徐阶。可几次进言,这位徐大人却只是笑而不言,对严嵩也百般依从,毫无反抗的行动。

  严嵩日复一日地乱来,徐阶日复一日地退让,张居正日复一日地郁闷,终于有一天,他无法忍受了,便作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请病假。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带着一腔愤懑,三十岁的张居正回到了家。在那三年之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从西子湖畔到武当之巅,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然而这一轮全国三年游不但没有舒缓他的心情,却使他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原来人生可以如同地狱一般。在看过了无数百姓沿街乞讨,卖儿卖女,只求能够多吃一顿,多活一天的惨状后,张居正发出了这样的长叹。就在张居正为此痛心疾首之时,一个冤家却再次找上门来了。这个人就是辽王,说起来,这实在是个缺心眼的家伙,听说张居正回来了,竟然主动找来,只为了一个目的——玩。张居正成为了玩具,被叫到王府,陪这位公子哥每天饮酒作诗,强颜欢笑。在那些屈辱的日子里,张居正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与此同时,他又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原来人生也可以如同天堂一般。比如这位辽王,含着金钥匙出生,丰衣足食却依然不知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回到了北京,此时的他已经脱胎换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去做。当时徐阶已与严嵩公开对立,除了个把胆子大的,没人敢与徐阶公开接触,唯恐被严党当作敌人干掉。唯一的例外就是张居正,他总是白天来,还喜欢坐官轿,高声通报,似乎唯恐人家不知道他和徐阶的关系,甚至在朝堂上,他也敢公开和徐阶交头接耳。而更为奇怪的是,对于这一幕幕景象,严嵩及其党羽却不感到丝毫奇怪,也不把他当作对手,因为张居正和他们这边的关系也不错,虽然没有深交,却也经常走动。明明是徐党,明明是耍手段,那么多人都看着,但就是看不穿。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嘉靖朝中,这是最让人莫名其妙的一幕。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因工作勤奋努力,考核优异,升任右春坊右中允,兼管国子监司业。成了右中允,就能整理太子的文件,就能和太子拉上关系。徐阶对张居正实在是太好了,好得没了谱。嘉靖三十九年,徐阶与严嵩的斗争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双方各出奇招,只要是个人,还能用,基本上都拉出去了,但无论局势多么紧张,作为徐阶最得意的门生,张居正却始终没有上阵,只是安心整理公文,教他的学生。

  严嵩终究还是倒了,倒在比他更聪明的徐阶脚下,于是张居正的前途更加光明了,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他被提升为右春坊右谕德。这个右谕德的唯一工作,就是担任裕王的讲官。裕王跟徐阶从来就不是一条线,能把张居正安插进去,那实在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这样,张居正进入了裕王府,成为了裕王的四大讲官之一,说来有趣,其他三位都是他的老熟人,他们分别是:当年的老同事高拱,当年的老同学殷士儋,还有当年的老师陈以勤(高考时是他批的卷)。

  徐阶本打算让张居正再多磨砺几年,到时再入阁接班,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自己的错误判断,高拱已然占据了优势,必须提前开始行动。但当徐阶准备收获自己栽培了十几年的庄稼时,意外发生了。他惊奇地发现,在张居正这块自留地上,竟然长出了杂草。杂草的名字叫做高拱。

  高拱这个人人如其名,性格高傲且极其难拱,与他同朝为官的人很少能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他不但自负才高,且常常藐视同事和上级,动不动就是一句:你们这帮蠢……

  刚到国子监的时候,高拱对自己的这位副手十分不以为然,把张居正当下人使唤,呼来喝去。张居正一声不吭,只是埋头做事,短短几个月,就把原先无人问津的国子监搞得有声有色。几年之后,当两人以裕王讲官身份重逢的时候,高拱已经彻底了解了这个人的学识和器量,于是他第一次放下了架子,每次见到张居正,居然会主动行礼,而且经常找他聊天,交流思想。久而久之,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还经常一起相约出去游玩。正是在那次郊游之中,高拱向张居正袒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屹立在晨风之中的高拱面对着眼前的江山秀色,感慨万千,对站在身边的张居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以君之才,必成大器,我愿与君共勉,将来入阁为相,匡扶社稷,建立千秋不朽之功业!”张居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人,然后他走上前去,坚定地点了点头。

  老谋深算的徐阶很快就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他知道,要指望张居正一边倒,帮他打击高拱,已经不可能了。就在他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发生了,遗憾的是,对徐阶而言,这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事情是这样的,在当时的朝廷里,有一个叫胡应嘉的言官,话说这位仁兄有一天闲来无事,便干起了本职工作——弹劾,这次他选中的目标是工部副部长李登云。他的本意其实只是骂骂人而已,可问题是他的弹章写得实在太好,没过几天,消息传来,李登云被勒令退休了。这下子胡应嘉懵了,虽说一篇文章搞倒了一个副部长,也算颇有成就,但问题在于,这位李登云有个亲家,名叫高拱。得罪了高拱,迟早吃不了兜着走,而且胡应嘉还由路边社得知,高拱大人对此事极为恼火,准备收拾他。

  无奈之下,胡应嘉决定铤而走险。他开始打探消息,准备先下手为强。很快,他就得知了这样三个消息:首先,嘉靖最近得了重病,身体很不好。其次,高拱搬了家,住到了西安门。最后,高拱曾把自己西苑值班房的一些私人物品搬回了家,还经常回家住。这三个情况看上去毫无关系,也无异常,但杀人的血刀却正隐藏其中,胡应嘉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极为毒辣的计策,并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封弹章。

  “臣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奏,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拱身受陛下大恩,却于皇上病重之时脱离职守,擅自回家,并将其值庐(即值班房)内的物品尽数搬回家中,臣实不知其有何用心?!”

  按照嘉靖的性格,如无意外,他看到这封弹章之日,即是高拱毙命之时。而这条毒计更为阴险的地方在于,胡应嘉知道,一旦此文上传内阁,挑起战火,高拱必定认为是徐阶主使,到时全面开战,这个黑锅就可以转嫁给徐阶,没准还能得到他的赏识。

  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一石三鸟之计,胡应嘉布置完毕,便得意洋洋地等待着高拱的死讯,却没有想到他疏忽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病人是容易被激怒的,但要是病到一定程度,也就不怒了。此时的嘉靖同志已经病入膏肓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就等着去阎王那里报到,哪里还有精力去看胡应嘉的弹章?于是胡应嘉这份饱含杀人热情的文书就落入了高拱的手中。高拱看完这份奏疏之后,当即认定这是徐阶的阴谋,他连夜找到郭朴,商量反击的对策。

  就在徐阶焦头烂额之际,另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来:嘉靖死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