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15日电(记者孙彬、凌军辉)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出现大面积蓝藻,江苏省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制,加强太湖水质预警和治理,确保不发生饮用水危机。记者在浙江和江苏交界处的太湖西南部的岸边看到,一层薄薄的蓝藻铺在岸边,向太湖里望去,零星的蓝藻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漂来。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告诉记者,卫星影像显示,从4月3日开始,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开始出现成片蓝藻水华,标志着太湖进入一年一度的蓝藻暴发敏感期。
秦伯强分析认为,近日来太湖流域湿冷的天气和较高的水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延迟了水华大规模出现的时间。今年首次出现大面积水华的时间是在4月初,而去年3月份已经出现成片蓝藻水华。4月8日的卫星影像显示,太湖中成片的水华较3日明显减少。
在太湖边上,当地村民唐德民指着太湖中的蓝藻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蓝藻已经很多,开始发臭了。今年蓝藻才刚刚出现,政府已经派人来检查过了。他说:“我今年56岁了,从小就看到蓝藻。以前生产队组织队员打捞作肥料,现在都用化肥了,蓝藻没人要了。”
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日前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上说,太湖目前水质处于劣五类,主要是总氮超标,营养状态为轻度和中度,水体水质仍处“藻型生境条件”状况,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专家认为这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目前,江苏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控源截污、打捞蓝藻,控制入湖水质,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