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苏调 记者 郑春平)昨天,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6%。此前刚公布的物价指数则显示,一季度江苏CPI同比上涨7.7%。“看这数字,收入明明比CPI跑得快,为啥我总感觉实际上还是物价涨得更快呢?”对比这两组数据,大多数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6元,增长14.6%。从收入构成上看,增长最快的经营性收入是515元,增长24.9%。其次是财产性收入88元,增长22.4%。占主体的人均工资性收入3795元,增加448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1501元,增加147元,增长10.9%(其中养老金离退休金1170元,增加143元,增长13.9%)。工资性收入和养老金离退休金增加额占家庭总收入增加额的82.8%,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11.4个百分点。
释疑
为何觉得物价涨得更快?
光从数据上看,居民收入增幅近年来都是远远领先CPI,但在人们的实际感受中,还是觉得“除了工资不涨,别的什么都涨”。个中原因,记者请统计、物价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了剖析——
中低收入者居多,他们对物价上涨更敏感
“还是从收入上找原因。”专家表示,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增收是14.6%,“这是平均增幅,而不意味着所有人的收入都增长了这么多。”换句话说,如果大多数人的收入增幅低于这个水平,甚至低于CPI增长的7.7%,则这部分人的感受仍然是“物价比收入涨得多”。
专家称,现行收入差距较大,一部分高收入者带动了平均收入的增长,但这部分人的比例毕竟较低。在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下,位于中下级层的人居多,他们对CPI的变化更加敏感。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是要改变收入结构为“橄榄型”,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全省城市低收入居民(收入最低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9%,增幅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
主副食品涨幅过大,直接影响“感受”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价上涨对收入增长的抵消效应。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增收14.6%,但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7.2%,“这直接导致了工资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实际感觉。”
特别是这一轮物价上涨的特点是主副食品“领头”,而现阶段普通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便是主副食品,所以,猪肉、禽蛋、蔬菜等品种的涨价,最让人得出“物价上涨”的感受,相比之下,即便家电、手机这类非常规性消费的商品降价再多,也很难让人得出“物价下降”的感受。另外,再加上去年主副食品涨幅惊人,例如猪肉涨43.5%、油脂涨28.6%、鲜蛋涨24.2%……个个都远远超出收入的增长幅度,“所以,人们对‘涨价’的感觉更强烈。”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也是这样,今年一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4.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9.5元,增长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