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00年前就有“高考移民”
· 世界上最矮的人
· 世界上最大型的烤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300年前就有“高考移民”
求考无门的江南学子想法弄来京城户籍取功名
  今年3月中旬,50多名拥有北京某中等专业学校集体户口的考生,被告知高考报考资格审查未通过。原因是这50人的集体户口涉嫌“高考移民”。其实,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已不是第一次发现,“高考移民”可以说是现代高考制度下的无奈之举。然而,有意思的是,快报记者最近在采访常州《恽氏家乘》时,无意中发现,“高考移民”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早在300多年前,求考无门的江南学子就已当过一把“高考移民”,他们取道北上,想着法子弄来一个京城户籍,为功名放手一搏……

  天下恽氏都是司马迁后人

  恽氏是常州的名门望族,自明末300多年来一直兴盛不衰,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家族能保持如此旺盛的活力?

  “恽这个字不好认,”恽兴中翻开《恽氏家乘》,目光里透着自豪。他是常州恽氏71代传人。2006年,“南恽”72世的恽仲坤首倡修谱,恽兴中责无旁贷地担任了副主编。“我查了字典,恽有两个解释,一是姓氏,二是忠厚。宋朝修百家姓时,我们这个姓还只有几十个人;明朝修千家姓时,已有上百人了;现在,据我们统计,仅上海姓恽的就有892个。”据了解,恽氏最初取姓于西汉梁王左相恽贞道。恽贞道本姓杨,他的父亲叫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后来因为“语言不敬”被免职,不久又因为“对皇帝大不敬”而被处以腰斩。杨恽死后,他的儿子贞道取父亲的名为姓,从陕西辗转到常州(时称兰陵)爬斗山下隐居,自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在常州繁衍生息。南宋中期,贞道的46世孙恽汝华和恽承之分别迁往孟河、上店,形成“北恽”和“南恽”。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是“北恽”70世。

  明朝时候就有高考移民

  从康熙年间开始,恽氏再度科举登第,出现了一批进士和举人。其中,“南恽”68世的恽光宸在道光年间科举中第,曾官至江西巡抚,与曾国藩私交很好,后因劳累过度死于任上。

  在细读恽光宸的行述时,恽仲坤发现一处让他疑惑的文字,“道光甲申,府君由顺天大兴籍补博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光年间,恽光宸在北京的大兴被科举录取。这件事情,恽仲坤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恽光宸出生在常州,死后也归葬常州,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却偏偏跑到了北京呢?恽仲坤继续翻看老家乘,他发现,原来,原籍常州之恽氏自明代就有人入河北顺天、沧州,大兴籍参加科举考试,清代康熙年间,就有常州恽氏在京城附近被科举录取。

  为了把问题弄清楚,恽仲坤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常州碟谱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朱炳国。“会不会是高考移民呢?” 朱炳国开玩笑说。“嗯,有道理。”

  再后来,为了修家谱,恽仲坤联系到了现在生活在北京的一部分恽家人。经打听,北京城里的恽家人,有一部分来自通州区,而通州在清朝的时候,正叫做大兴。清代中后期,一部分常州恽氏子弟入籍北京,考取功名,之后,他们有的离开北京,辗转他地,有的就留在了北京。

  清代常州恽氏为什么要北上赶考?南京江南贡院博物馆的周道祥馆长这样解释:“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才子较多,但郡县名额有限。所以,就有江南才子入籍北京,借用北京的名额考中科举,相对容易些。”周馆长这样解释,“这种情况称为‘冒籍’,一旦被查出,是要严办的。但是为了功名,还是有不少人愿意铤而走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