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双闸村位于长江边。5年前这里是绿油油的稻田,清澈的小河鱼儿成群,成片的水塘荷花飘香。然而,近年来,随着数百家废旧塑料加工厂在该村落户,河水发黑发臭。这个昔日美丽的江南水乡,如今已变成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大垃圾场。
环境被破坏,村民意见大,村干部忧心,环保部门头疼,可现在谁也无计可施。污水继续横流,臭气越来越重……
投诉
美丽江边小村变成垃圾场
近日,南京建邺区双闸村不少村民向快报投诉,称他们村由于塑料加工厂的污染,导致河水发黑发臭,环境污染严重,村民们整天生活在垃圾堆中。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双闸村了解白色污染情况。
从建邺区双闸大道一直往南走,大约两公里处,就是双闸村。刚到村口,目光所及,除了少数几个蔬菜大棚外,都是各种塑料垃圾。
村里的房屋大多是院落式的,不少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都高过院墙。随便推开一户院落的门,里面都会传出“唰唰”的声音和机器的轰鸣声。高高的垃圾堆旁,三五个人正忙碌地分拣各种塑料垃圾。村道和农田边,到处是废弃的塑料制品。不时一阵风刮来,塑料袋随风起舞,漫天飞扬。
村里河流和水塘密布,可遗憾的是,河里也漂浮着各种塑料垃圾,河水犹如墨汁,偶尔泛出令人作呕的气泡。水塘里也一样,除了漂浮着的各种垃圾外,根本看不到水草,更别说鱼虾之类的。
水都成墨汁了 浇菜菜就死
一名叫刘桓宝(化名)的村民称,还没到夏天,村里就臭气熏天。以后天热了,村民们该怎么过啊?
双闸村有不少出租土地给外地人种菜的村民。可近些年来,由于灌溉问题,土地租金越来越低。村民刘桓宝介绍,以前村民们种菜时,都直接到河沟中引水,或是到水塘中挑水浇菜,“现在水都成墨汁了,浇了菜肯定死;即使不死,也不能吃啊!”
村里的菜地里都打有不少井。正在大棚边浇菜的菜农老任说,菜地里的井是用来抽取地下水浇菜的,“四年前,由于地表水污染重,我们就打井抽水了。”
老任称,由于双闸地区紧靠长江,所以地下水也不是很深,随便打个两三米,就有很好的水冒出来。可如今,原来那些深不到五米的浅水井根本不能用,“附近河沟和水塘污染这么重,井浅了,抽的被污染水浇到菜地,还担心菜有问题,所以我们都重新打了10多米的深井。”老任担心,再这样污染下去,地下水早晚会受到影响。
■村民回忆
以前荷塘片片荷香弥漫
现在污水处处臭气熏天
今年68岁的李老太太是这里的老村民,她对这个10多年前曾是鱼米之乡的小村庄有着很深的感情,即使现在满目污水、垃圾,也一直不肯离去。
在李老太太的记忆中,30年前,眼前的黑水池曾经是乡亲们的饮水源。“那时多好啊,池塘就在屋前,水很清,一直能见底,河沟中好多鱼,我们吃水都用桶从池塘里舀。”李老太太回忆,那时村里四处是绿油油的菜地,一年四季空气都很新鲜,晚饭后经常有人到外面溜达。
20多年前,村里用上自来水后,村民们才停止从池塘取水。李老太太说,大家伙对池塘还是恋恋不舍,没人往池塘里扔垃圾倒脏水。村民们还要在池塘里洗衣,“每天大家约好,端着盆子到池塘边洗涮,有说有笑,水还是那么干净。”
5年前,随着一群人的到来,村里的状况逐渐发生变化。李老太太记得,这群人先是收购废旧塑料制品,后来逐渐在村里建厂房,开始加工塑料。从那时起,清澈的池塘开始慢慢变黑、发臭,5年下来,李老太太眼看着一个好好的江南水乡变成了垃圾场。
李老太太说,以前村里荷塘成片,一到花开季节,荷香弥漫村庄,很远就能闻到,“如今别说荷塘,草塘都没有了。因为水塘都给污染了,鱼被毒死,水草也不能生长了。”现在村里也没人敢在河里洗衣服,“天天看着脏水往里面排,我们心痛啊!”
作坊门口堆放的塑料垃圾
工人在运送塑料垃圾
工人正在加工回收的塑料
村民去其他地方挑水种菜
■专家
白色污染危害严重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高士祥教授是专门研究环境方面的专家。高教授介绍,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目前,这些塑料垃圾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侵占了大量农田,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高教授说,垃圾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容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若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另外,“不可降解”是白色污染的主要特征。这类污染物混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的透气性,进而影响土壤结构,如与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还会影响其他垃圾降解。
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李绍富 李彦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唐伟超
目击
数百家塑料黑作坊是罪魁祸首
记者看到,村里几家无名的塑料厂房后,两三个排污口正呼呼地向池塘中排放黑色污水。污水中的塑料制品残渣经过长年累月堆积,已将这片约有几百平米的池塘覆盖一半,甚至已经形成了“陆地”。排污口附近一些灌木早已枯死,污水口边上还横着一只小狗的尸体。
采访中,村民们把矛头都指向村里的一些塑料加工厂。“就是这些塑料加工厂,污染了空气和水土,要不然村庄不会变成这样。”村民刘桓宝说,最近5年来,污染一年比一年重。再这样下去,村民们就根本无法正常生活了。
村民们所指的塑料加工厂,严格上说并不算工厂,只是些无牌无证的私人小作坊。
位于该村村委会办公大院约200米处的几排铁皮顶棚房屋格外显眼,知情者透露,那就是无证加工塑料小作坊的聚集点,“那里至少有三四十家作坊,每天都散发出令人头晕的焦臭味,污水从来没断过。”
小作坊聚集点的河沟边,随处可见一些出口在河边的管道,不少管道内黑水滚滚直流。很多小作坊均黑烟直冒,还散发出难闻的塑胶气味。“只要这些工厂一开工就黑烟滚滚,不但污染空气,更令人气愤的是,工厂的老板们还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沟中,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说起加工塑料的小作坊,村民颇为气愤。
记者以环保调研为借口,进入一家正在加工聚丙烯的小作坊。作坊中间是一个七八平米的水池和两台聚丙烯加工机器,周围全是各种废旧塑料制品。乌黑的水池里,脏兮兮的塑料片正被清洗着,旁边两台机器也不停转动着,老板王某正忙着加工聚丙烯。没几分钟,清洗的工人停工后,打开水池水闸,黑色的水就滚滚而出,顺着一条小水沟,流出作坊外,汇入附近小河。
顺着村里的小河往南走,是一个水闸,污水被水闸挡住,水闸外面便是外秦淮河。在控制水闸的泵房里的开泵记录本上,清楚地记录着三月份共开泵4次,向外秦淮河排放污水。
调查
小老板随便排污竟没人管得了
黑作坊老板:
交1000块排污费就行了
小作坊老板王某介绍,他是河南人,来南京做塑料加工已好多年了。“我家兄弟姐妹四个,都在双闸搞废旧塑料加工,收入还算可以。5年前,我们在河南村一带,后来因为那边旧城改造,我们就来到了这个地方。”
王某还介绍,他们收购废旧塑料品,一般都是600元左右一吨,简单加工后,就能卖上1000多元一吨,利润还算丰厚。不过,王某承认这样做对环境污染严重。“都是些小厂,做小本生意,没有资本搞环保设备。”王某称,现在他们自己也很难抽到干净的水来洗塑料片。由于清洗水源不好,加工出去的产品质量也不高,别人压价,利润也薄了不少。
记者注意到,所有加工塑料的小作坊均未挂牌,而且无任何证件。王某称,他们弄不到营业执照,因为环保部门不会批。但为了生活还是得经营,要是被环保部门查到了,只能认栽。
“我们给当地生产队都交了排污费的,每年每台水泵1000元。”王某称,交了排污费,自然就可以排放污水了。
村委会:
无权限也无能力管理
双闸村的白色污染状况,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恶劣的环境已影响到当地村民的生活和健康。对此,当地村委会的态度是:应该尽快整治,但却无执法权,也没有能力搞好。
双闸村村委会主任崔明强称,他本人也是看见村里一步步被污染的,可身为村委会主任,他却无能为力。“收取排污费,只是少数村组的行为,这个村委会是绝对不能认可的。因为他们这样搞加工是非法的,一旦村委会去收排污费,就等于承认他合法。”
崔主任称,对少数村组向小作坊的老板收费,村委会不支持,但也不反对,“村民可能认为,不收费,它(指小作坊)也要污染,收取一点费用,还可以用来为组里做点事。”
对村里污染问题,崔主任很是头疼,“我们村委会没有执法权,只能去劝说,但根本没什么效果。”崔主任称,这些小老板,都是当年村民只顾眼前利益引进的,当时合同签的是旧城改造时走,所以现在赶都赶不走。
“再说现在他们的规模太大,至少200多家,这些小老板大都是一个地方来的,在捍卫利益方面很团结,已超出村委会的管理能力,可以说,我们拿他们没办法。”崔主任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村里空气污染、水土污染,还有就是村民的身体健康问题,“我希望这边的老城改造能尽快启动,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离开了。”
环保部门:
经常查处但经常回潮
村委会没有办法,作为处理环境污染的执法部门——建邺区环保局也直喊头疼,并称经常查处,可效果并不是很好。
建邺区环保局办公室一姓杨的工作人员称,双闸地区的白色污染问题,环保局也很头疼,并先后组织多个部门前去联合执法,也起到了一些效果,可由于都是些小作坊,一旦环保部门前去查处,他们就关门不做,或是干脆丢掉厂子走人。只要环保部门的人员一走,他们随便找一个地方,又继续开工。“我们不可能24小时守在村里,所以经常会有回潮现象。”
该工作人员称,这些收购和加工塑料的老板,都是随着旧城改造,一步步挪到双闸那边去的,几年下来,就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了。由于是家庭式的小作坊,根本无任何证照,又经常东躲西藏,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性手段和措施,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不过,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以后会加大查处力度,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