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山东惊现‘80后’厅官!”,一位1980年出生、名叫张辉的年轻厅官成了网络论坛焦点。(4月13日《现代快报》)
张辉火箭式的升迁速度,让人惊奇进而生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想看,一个2002年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济南一街道办事处见习,一年后成为“主任助理”,再两年后成为“主任科员”,不久成为街道办副主任,仅四年后就成为共青团济南市委副书记,又一年后成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如此速度,只能让人得出两个判断:要么此人天赋异禀、能力超群,要么此人是组织上着意培养的。
在我看来,质疑张辉不仅是公众最基本的权利,更是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形式。解放思想,首先就是要解放表达权,关注、监督当下的干部任免,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表达自由。而借关注“史上最火箭公务员”来关注干部任免制度的改革,关注《公务员法》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落实,不能说没有意义。
如果张辉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政治明星”,首先应该是在媒体上火爆。然而,张辉却是媒体上低调,在网络上被人引爆,这种反差别有意味。《公务员法》第七章第四十三条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从张辉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每一步都不同凡响,虽然没有越级,但都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像设定了程序一样快速踩点,在短短的五年里,就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职务跨越。要么是“特别优秀”,要么就是“工作特殊需要”。
我们很欣慰有这样一个特别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然而,有关张辉的公开信息,除了一些令人眩目的数字,我们却很难看到让人击节、激赏的功业。或许张辉的务实和低调,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公众不会相信,如果没有超常的能力和政绩,仅靠低调和务实,就能具有“官场刘翔”般的弹跳和速度。所以,要想让公众接受张辉,有关方面需要迅速回应对张辉能力和政绩的质疑。如果组织上看上了张辉的潜质,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培养对象来打磨,那么,也不妨将张辉所具有的潜质,以及什么样的潜质是获得“超拔”要件,向公众交待一下。
不要告诉我们张辉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他的升迁路径不可复制,那么,设计这样的路径依据又在哪里呢?对普通人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张辉一路欢歌一路飙升,只是一种运气的话,那我们祝贺张辉,就像我们祝贺一个六合彩的中奖者一样。不过,为官不是买彩票,靠中六合彩的运气,是靠不住的。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