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声音·看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南京!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 远景·近景
· 环球愉论
· 名嘴同期声
· 直接引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南京!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葛剑雄 :保护遗存,更要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人
  超声波

  葛剑雄供本刊独家时评

  在中国现存的七大古都中,南京不能与北京、西安相比,也不如杭州富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遗存一次次被破坏,历史文化一次次流失。

  南京是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也是五代时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与国民党政府建都之地,这些历史使南京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奠定了南京在中国史和文化史中的地位。但就今天的南京而言,真正能代表六朝遗风的文化遗址遗迹并不多,六朝以来的文化现象已难见踪影,就是近代以来也物是人非。在中国现存的七大古都中,南京不能与北京、西安相比,也不如杭州富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遗存一次次被破坏,历史文化一次次流失。

  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文化可以随着人口的迁入而移植并发展,也必定随着人口的迁出而流失。一般来说,杰出的、高素质的人口所携带的文化成分,无论是其含量还是层次,都高于普通移民。因此,大量高素质移民的迁入和定居,一般都能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批高素质移民的外迁,必定削弱以至灭绝一种本土文化。

  东汉末年,孙吴割据江东,江淮之间与北方人口大量迁入建业(今南京),三国时的孙吴政权就是以北方移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此同时,江东和南方的优秀人才也汇聚到建业。但是,到公元265年西晋灭吴,吴国的宗室和大臣都被迁往北方洛阳等地和淮河流域,连江南的名士都被吸引至洛阳。建业不仅丧失了南方文化中心的地位,区域性的优势也几乎不复存在。

  东晋至南朝期间,建康(即建业,因避晋愍帝讳改名)第二次成为南方的政治中心,其影响范围一度扩大至四川盆地和黄河以南。特别是黄河流域汉族的上中层人士大多数南迁,并且主要集中在建康,使建康的文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尽管在此期间建康经历过多次战乱,特别是萧梁后期的侯景之乱造成巨大破坏,但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时,建康依然是南方的文化中心,发达程度远高于南方其他城市。隋灭陈后,陈氏宗室全部被北迁,文武大臣和著名士人也都在迁移之列。建康的宫室被彻底平毁,设在建康的扬州治所迁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建康的人口大多外迁,连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也丧失。

  在唐朝的大多数年代,江宁(先后改名金陵、白下、上元)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属于润州(治丹徒,今镇江)。因此,到唐朝时,六朝文化在建康故地已不复存在,就连六朝的遗迹遗址也破坏殆尽,只留下了诗人的怀旧诗篇供后人传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不仅王谢堂已不复存在,整个城市无不成了寻常百姓家。

  这样的历史以后一次次重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后主李煜及其家属、南唐大臣悉数北迁。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即位,建立明朝,至1382年平定云南,统一全国,今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全国首都。但到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后,南京虽还享受首都的同等地位,实际则成了失势官员投闲置散、养老赋闲的场所。在此过程中,数十万文武官员、军士、工匠、乐工等由南京迁往北京。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南京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大批南京居民逃离。天京(太平天国改名)城破后,清军的杀掠破坏留下了一座空城。此后,外迁难民大多没有返回原地。战后大批外来移民迁入南京,主要来自河南、湖北、淮北、苏北,大多是底层贫民和贫苦农民,南京郊区更是以河南移民为最多。南京城内外的文化,包括风俗、方言、民间信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历史的传统在其中已微乎其微。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对当地文化产生多少影响。1927年北伐军进入南京,随后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直到1949年春由解放军占领。但这22年的首都地位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削弱,如国家实际并不统一,国民政府的西迁,日军攻占南京后的大屠杀,抗战期间的破坏。上海在政治、金融、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殊地位,更使南京相形见绌,使其地位远未达到历史的巅峰。解放后,南京降为省会城市,与民国历史有关的人物或迁往北京、上海,或已随国民党迁至台湾,或远避海外,留在本地的反而相当有限。

  这并不是说南京不存在传承文化或进行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是说明,南京不能简单地依靠历史遗存,更不能自我陶醉于已不复存在的“六朝遗风”“南都繁华”。即使像民国期间的遗址或遗迹保存得相当完好,离开了承载文化的人,单纯的物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南京要加倍珍惜残存的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好本来就已不多的本地文物。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护并扩大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人,包括引进符合文化导向的高素质人才,吸引他们定居。更重要的是,南京必须确定在文化上的发展方向,使南京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葛剑雄 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等职。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