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9版:市场观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强化地板市场 将刮起“血雨腥风”
· 万元V8免费套餐,谁来享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居家》记者走访“中国最大强化地板生产基地”——
强化地板市场 将刮起“血雨腥风”
  日前,记者走访了有“中国最大的强化地板生产基地”之称的常州,从当地装饰行业协会及部分生产企业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当地原本以出口为主导的强化地板龙头企业,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有着巨大诱惑力的内销市场。

  曾经“老大”

  现在“老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板消费蓬勃兴起,作为价廉物美的一大品类,强化地板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就占据市场最大的份额。“这都是曾经的故事,现在已难见当年的辉煌了。”常州市装饰行业协会材料环保委员会秘书长周全大告诉记者,虽然强化地板类单个龙头企业的年产值,绝对不亚于整个装饰类会员中的任何一个龙头企业,但就整体而言,强化地板类则逊色不少。

  “事实上,强化地板在市场上的地位,已经从曾经的‘老大’跌为现在的‘老二’了,取而代之就是实木地板。”某强化地板品牌的负责人说,鼎盛时期,仅他们一家的年销售量就达到10万平方米。而现在,情况好一点的时候能走个五六万平方米,差的就难以启齿了。

  企业多多

  冒尖没几个

  行业内有这样一个不成文说法,“中国强化地板看常州,常州强化地板看横林”。横林镇仅在1999年才开始生产强化木地板,在不到10年时间里成为中国强化地板生产的集聚地。而今,该镇地板生产企业已有近130家,年产量达到了9000多万平方米。

  “但如此巨大的产量背后,贡献大的企业只限于寥寥数家而已。”他以常州龙头强化地板品牌贝尔为例说,仅此一家,年饱和产能就达到近2000万平方米。遍布横林、崔桥一线的200家企业,大多数并不主推自有品牌,而只是担当代加工的角色。

  据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南京在内,全国强化地板产销企业不下千家,但细数有名气的品牌也就那么几个,如圣象、菲林格尔、德尔、升达、宏耐等。而南京地产品牌能叫得响的,也就爱诺法赛等少数几个品牌。

  龙头企业

  打响品牌战

  周全大竭力推荐记者去贝尔看看,并表示“从这家企业的身上,或许就能看到强化地板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走进贝尔地板位于横林的生产基地,记者感受到周全大的话并未夸大。这家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形象,与周边的一些作坊式企业都有着鲜明的对比。

  贝尔地板常务副总陆长根告诉记者,他们也是从七八个人的小作坊起步的,而到了2006年就建起了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了5个亿的销售业绩。“5亿总额中,有90%来自外销市场。但在去年年底,我们注册了‘贝尔’自有品牌,并开始向内销市场进军。”陆长根说。

  其实,一些做得好的强化地板品牌,都曾有过外销经历,但近两年已纷纷转向内销市场。相比而言,贝尔算是慢了一拍。在贝尔的发展计划中,今年将是内销元年和品牌年,保守销售目标要实现5000万。到2010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总额10个亿,内销外销将各占50%。

  未来5年

  市场更“强化”

  “强化地板从外销转向内销,至少说明了两个趋向:一是外销越来越难做,个中原因有“937调查”、锁扣专利技术之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二是强化地板市场的一场“血雨腥风”将在所难免。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强化市场洗牌趋势更加‘强化’,其中包括南京市场。”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朱炳生分析认为,在上一轮较量中,强化地板落败于实木地板,是消费使然。而新品类实木复合地板觊觎市场来势凶猛,也是消费使然。三者之间,强化地板虽有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窝里斗”现象更容易出现。目前强化地板市场已经出现了基材难求的窘境,上海、常州等地市场,有不少中小规模企业已因“无米下锅”而停产。

  快报记者 胡永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