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沦为
“港版中石油”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HK:1688)可能加快回购其被雅虎所持有的近40%股权的计划,因微软威胁要以更低的价格对雅虎发起恶意收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短5个月,阿里巴巴这只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的股票,市值缩水的最高幅度达70%到1500亿港元,甚至超过A股市场上套牢无数散户的中石油。
200亿美元打新资金
上市首日获利10%撤退
在杭州,某私募老板称,“赚钱的投资者上市当天就撤了。”该老板透露,“因为是在香港上市,基本没有人留下来做二级市场。大概有200亿美元的民间资本从不同渠道参与了阿里巴巴的新股申购,我是第二天撤的,头一天倒霉,遇到堵单。”
“只有散户才会留下来。”另一位分析人士说,“虽然我们几乎每一只新发行的股票都会考虑,但是阿里巴巴的确是非常好的机会,257倍的超额认购意味着很多人都看好它,但同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更要快进快出。”
按照20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和10%的套利撤退率计算,阿里巴巴上市当日,仅国内的民间资本便从股市上卷走了超过20亿美元。而在当天,阿里巴巴的总成交量也只不过174亿港元。
保荐人频频反戈看跌
股价2个月跌破发行价
2007年12月6日,阿里巴巴上市保荐商德意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将阿里巴巴的初始评级调整为“沽售”。研究报告中称,阿里巴巴的估值过于昂贵,目标定价应为26.7港元。在此前,阿里巴巴股价一直在36港元左右徘徊。阿里股价随后开始一路走低。
紧接着,阿里巴巴另两家保荐商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发布报告,或将其评级调整为“沽售”或称其表现不佳。
机构的分析报告瞬间引发阿里巴巴股价过山车式的信心雪崩。两个月之后的3月18日,到阿里巴巴发布上市以来首份财报之前,其股价终于击穿发行价,探底至12港元。不过受财报等利好消息的影响,阿里巴巴在最近两周内的股价一路回升,但曾经的“投资人信心爆棚”再无踪迹。
套牢者欲起诉财务造假
抄底资金声讨声中入场
日前,一位网名为Teckbook,自称香港居民的投资者在世界经理人社区上发帖号召“购买阿里巴巴而受害的股民进行集体诉讼”,该人士称,阿里巴巴的财务数据和上市时的数据严重造假,而包装上市的中介机构也需要负担连带责任。
业内人士称,机构和大笔资金卷走的利润,最终只能让更多的散户来填平。而相对于基础投资人的认购成本来说,早期(2007年12月17日之前)选择二级市场进入阿里巴巴的散户如今无一不被套牢。而在2008年3月20日的“抄底资金”大量涌入市场之后,这些在高位被套的散户将尴尬异常。
“因为阿里巴巴现在的炒盘结构,几乎已经注定它不可能在回到曾经的高位上了。”瑞银香港某分析师说,“除了目前仍旧被锁定的基础投资者,上市初期入市的一级市场资金早已全部撤离,他们引爆了3月20日前的做空心态,在这样的心态达到高潮时大笔二级市场资金得以选择低位入市,在发行价左右的成本进货之后,比较合理的情况是这笔资金会在获利60%左右选择再次撤离,并等待下一次做空完成。当然,中间也有可能因为公司业绩或其他实质性利好出现变化。”
而阿里巴巴B2B公司的CEO卫哲,对部分数据疑问进行了回应,表示“我们无法承诺股价表现,只能承诺交出理想的业绩。”彭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