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清明节应国家公祭革命烈士
· “金龙鱼”蹊跷涨价又将了发改委一军
· 政府部门该积极引导简朴殡葬
· “无犯罪证明”是惰政的遮羞布
· “房企破产论”是不是假摔?
· “云南许霆”被判无期更冤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无犯罪证明”是惰政的遮羞布
  ■他山之石

  4月2日,广交会组委会突然以保证大会安全为由,要求凡进入馆内的人必须出示公安机关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国外采购商除外),否则不给办证。

  (4月5日《南方都市报》)

  举办任何展会,安全问题无疑要放到首位。但从法律上讲,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条件下,公民没有任何义务自证清白。稍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广交会组委会的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一种“有罪推定”。这个推定还表现出一种“内外有别”的作风,即国外采购商不在开证明之列,这对中国参展商而言不啻为一种侮辱。

  从逻辑上讲,一纸“无犯罪记录证明”能否保障广交会安全?一个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未必有犯罪记录;有犯罪记录的人,未必会在广交会上作案。站在权利的维度,一个人即使犯过罪,广交会组委会也没有权力剥夺他参与展会的经济权利。

  此外,从实际效果说,靠“无犯罪记录证明”并不能真正起到为广交会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方面,没有犯罪记录者,未必不会由于某种原因成为犯罪团伙操纵的工具;另一方面,广交会的安全是具体的安全,这种“证明监管”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形式主义,是表明广交会重视公共安全的“宣示”,而非具体的安全措施。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文牍主义的安全,而非会场里具体的安全。

  这种“证明监管”暗含着某种惰政思维。要求进馆人员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与其说是严格的安全管理,不如说是在管理上偷工减料。其害处更在于,不顾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不计成本地增加社会成本。隐藏在表面作为背后的恰恰是某种不作为。

  (原载4月6日《新京报》,本报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