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亲人啊,尝尝吧,这家乡的酒家乡的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亲人啊,尝尝吧,这家乡的酒家乡的肉
  雨花台群雕、雨花石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一天的行程匆匆又匆匆。

  都说清明断肠。昨天,2008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来到了雨花台。曾经流了多少年的泪水啊,这一刻,终于见到了亲人的“面”。家乡的茶、家乡的酒、家乡的点心,还有亲人亲手献上的鲜花,融融丽日中,长眠的烈士们啊,可曾感到了“家”的温暖?

  本版撰文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毛丽萍 孙兰兰

  为烈士献上花圈

  迟到了几十年,我们来了

  想家了吗?回去看看吧

  雨花台,到了吗?

  尽管7点半才出发,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还是提早了近半小时就候在了天丰酒店门口。一束菊花、一捧百合、一篮点心……没什么随身的行李,祭品却多得拿不下。

  烈士梁永的家属来了3代人,他们又是菊花又是百合,光是鲜花就有好几个品种。坐在车上,大捧的百合花很占地方,他们只有最后上车,把花搁在座位旁。

  “这些花是我们昨天晚上去买的,我不懂花的讲究,干脆就多买了几种。”发现花占了地方,梁永烈士的孙子梁胜利有些不好意思。他比画着告诉记者,在家乡安徽,清明扫墓对祭品是很讲究的,一定要扛着包袱、箱子,带上十几样才可以。当知道雨花台为每家烈士亲属都准备了祭祀的鲜花,梁胜利依然拿着自己买的花:“雨花台是代我们准备的,但这是我们自己买的,是我们的一份心意。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来过,很想看看大伯牺牲的地方。第一次来不能马虎,要不是路远我肯定要扛着包袱来的。”

  虽然是第一次来南京,但梁胜利并没有心情欣赏窗外风景,一路上一次次询问着:“记者同志,到了吗?”下车的时候,这祖孙3代又是等大家都下车后才举着花撵上大部队。

  不过,记者在革命烈士群雕前,才发现很多祭亲团的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提前赶到了这里,“等不及了,我们就自己打车来了。”

  英雄群雕前,热泪滚滚

  100多号人,近20家媒体,2008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的祭祀队伍却很安静。在雨花台北大门的群雕前,先烈亲属们仰视着雕塑,驻足了。“就在这合张影吧。”不知是谁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在快报摄影记者的帮助下,祭亲团的亲属自觉地站好了队。

  一路举着大花束的梁胜利终于腾出了手,倪朝龙烈士的堂侄女倪若平也暂时搁下了带来的点心篮……就在大家调整情绪的时候,谢纬棨烈士的侄子谢传林却站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一直不肯迈步。“这是伯伯战斗的地方,牺牲的地方……”说到激动处,谢传林掩面而泣。一旁的小孙女似懂非懂,伸手摸了摸爷爷的脸,想为他擦去泪水。看着前方雕塑人物英勇就义的神情,谢传林使劲收回了眼泪,终于面对记者道出了心里话:“他牺牲的时候只有20岁,没有后代的。我们家那一辈有8个兄弟姊妹,为革命牺牲了4个,只有这个爷爷找到了,在雨花台。其他的,连在哪怎么牺牲的都不知道……”寻亲过程中,媒体一直在谢纬棨烈士的家乡湖南寻找,可是现在他的家人基本都在湖北,差点错过这次祭祀的机会。

  祭亲团再次整装待发,谢传林终于迈开了步子,走到了群雕跟前。“他很有才华,活到现在真是……肯定很有成就的……可惜……”断断续续地,他又一次停下了脚步。烈士谢纬棨是没有孩子的,在谢家,谢传林这一代都管他叫爷爷。

  “大伯,我来了。我兄弟他们十几、二十年前来过,今天我来了,我还把孙辈和曾孙辈都带来了。”说着,他抱起孙女茜茜,“我带你去看太爷爷,他是一个优秀的人!”

  记住每个细节,家人等着听

  雨花石博物馆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旁听的媒体记者站满了两边墙角的空间。这里,正在举行2008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座谈会。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半个世纪前数万英烈牺牲在这里。雨花台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烈士的线索,这次在快报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及国内近20家强势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48位烈士的后人……其实,数以万计的烈士中有名字的只有1519人,大部分是没有名字的。在1519人中,能找到亲人是很少的,所以寻找的工作还要继续,不能因为过了清明就结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在这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给烈士们献上一束鲜花,让我们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赵磊的开场白感动了现场所有的烈士亲属。

  而烈士家属代表发言时更是一度哽咽,“心情非常激动。这次除了祭扫外,还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是你们给了我来雨花台的这个机会……这里是这么美,这就是我们先人居住的地方啊……”邹毅烈士的儿媳何火熔女士抚着胸口良久,而马克昌的女儿马丽佳也是激动地连说谢谢。

  席间,烈士亲属认真地聆听着,坐在中间的闵纯明是烈士闵乐山的孙子,静静地作着笔记。见记者站在身边,47岁的他抬起头,脸色有些发红。他告诉记者,“家里很多人不能来,就等着我回家说给他们听。”

  孩子啊,不要忘了这里

  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内,墙上,一张张年轻的脸,显示着当年的青春年少。但音容笑貌却从此定格,为了革命,他们长眠在雨花台。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望着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千里迢迢赶到南京的“2008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很多成员失声痛哭:我们来看你了,你看到了吗?

  花,不止献给牺牲的亲人

  怀抱两大捧花,身后还跟着一个小男孩,山东烈士梁永的后人在“祭亲团”中很是引人注目。

  跨进纪念馆,迎面一堵墙上挂着一排烈士的遗像,一个个年轻英俊。梁永在正中间,是一张侧身像,儒雅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色的框架眼镜。梁宝(梁永的曾孙女)轻轻地抱起儿子,“这就是老爷爷”,孩子伸出稚嫩的小手指着,“这个是我老爷爷……我想告诉他我给他献花了。”听着儿子的话,眼泪从梁宝脸上滑落。

  一大捧白色的百合摆上,梁宝的妈妈禁不住痛哭起来,“我们来看你了,这是你的重孙子。爹爹呀,你就安息吧!”

  三鞠躬后,一家三口抱起一束金黄的菊花,刘重民烈士、陈君起烈士、张应春烈士……每张遗像上,他们都细心地插上一枝艳艳的黄菊。“他们是一起牺牲的,他们的心是相连的,”梁宝说。

  想家,魂归故里去看看吧

  茶、酒、光饼、炸鱼、肉、蛋……福建烈士倪朝龙的遗像前有点不一样。倪若平和范绍金把吃的摆了一地,几炷香袅袅升起……“这是按我们福建的风俗办的。但还是有点不同,在家乡肉是要炒笋的,现在只能意思一下。”倪若平是倪朝龙的堂侄女,第一次来南京,他们也是第一次确切知道堂叔的牺牲地。

  “堂叔去得早,25岁就牺牲了。但他的妈妈一直不知道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去了,我们一直瞒着她,每年都找人写假信安慰她,”倪若平告诉记者,直到倪朝龙妈妈去世,也不知道小儿子没了。

  跪下,磕头,“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家乡也有个家族祠堂,里面也有你的牌位。想家了吧,在天之灵,早点魂归故里,去看看吧……”喃喃絮语中,倪若平从包里翻出一本《福清倪氏宗谱》,125页赫然写着倪朝龙的简介与生平。

  凝视着堂叔的遗像,倪若平郑重地承诺,“知道你在这儿了,今后我们会常来看你的。”

  展厅将陈列更多烈士资料

  昨天,在不大的展厅中,却有一个捧着鲜花来回徘徊的身影——从成都来的刘素娟已经绕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大伯刘超人烈士的照片。

  与刘素娟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烈士徐述尧的亲属。

  对此,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建平表示,展厅比较小,只陈列了177位烈士,一些烈士还没有照片,史料欠缺。这次烈士的亲人带来了很多资料,虽然展厅面积扩大比较难,但会把材料浓缩后,在下一轮展厅改造中陈列更多的烈士资料。

  祭拜亲人

  盼了多少年,终于“见面”了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泱波 赵杰 顾炜

  ■留住记忆

  上午11点,蓝天白云下,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高高地矗立着。

  “2008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全体成员静静地站在碑前,碑下是一排花篮,快报的花篮在正中间,左联“现代快报2008年·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敬献,右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默哀……

  绕场一周,神情肃穆。

  短短的仪式结束了,但烈士亲属们却久久不愿离去,“来一趟不容易,看到了就踏实了。我们知道了:烈士们的这个‘家’很美。”

  烈士的“家”很美

  泪水,止不住滚落

  央视 《共同关注》

  浙江 现代金报

  上海 上海青年报

  广西 南宁晚报

  安徽 新安晚报

  山东 半岛都市报

  四川 成都商报

  陕西 西安晚报

  云南 生活新报

  河北 燕赵都市报

  湖北 楚天都市报

  湖南 潇湘晨报

  贵州 贵州都市报

  福建 东南快报

  重庆 重庆晚报

  江西 江南都市报

  山西 三晋都市报

  主流媒体

  倾情联动

  16

  刘少雄博爱基金会特别协助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