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牺牲的亲人,让我再看看你 用我流满泪水的双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牺牲的亲人,让我再看看你 用我流满泪水的双眼
  牺牲的亲人,让我再

  用我流满泪水的双眼

  21天,在快报与全国近20家媒体的全力寻找下,在69位雨花台烈士的名单中,找到了48位烈士的亲人。昨天,29位烈士的近60位亲人聚集在雨花台,在牺牲的烈士墓前,献上一束也许迟到了几十年的鲜花。

  几十年来饱含的泪水,几十年积压心头的念想,终于在4月3日这一天,随着亲人轻轻的脚步,在雨花台层层台阶上,在烈士发黄的照片前,一齐奔涌而来。

  这一刻,烈士不再孤寂;这一刻,烈士的心中,会有一种长长的慰藉。

  是悲,是喜;失去了亲人,可我们找到了亲人,也有了更多的亲人;烈士牺牲在雨花台,可烈士的鲜血,也浇灌出一个全新的南京——现在的南京,会给烈士们的亲人一片温暖。

  因为有爱!

  

  央视 《共同关注》

  浙江 现代金报

  上海 上海青年报

  广西 南宁晚报

  安徽 新安晚报

  山东 半岛都市报

  四川 成都商报

  陕西 西安晚报

  云南 生活新报

  河北 燕赵都市报

  湖北 楚天都市报

  湖南 潇湘晨报

  贵州 贵州都市报

  福建 东南快报

  重庆 重庆晚报

  江西 江南都市报

  山西 三晋都市报

  主流媒体

  倾情联动

  16

  刘少雄博爱基金会特别协助

  看看你

  省市各界

  凭吊革命先烈

  快报讯(记者 毛丽萍 孙兰兰)“寻访雨花台烈士亲人”,3月13日快报联系国内近20家媒体吹响了这个集结号,至昨天止,需要寻找的69名烈士亲人共找到了48名。寻找的工作还要继续,“我们准备成立一个雨花台烈士基金会。”昨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计建平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昨天,现代快报“雨花台革命先烈亲属祭亲团”在雨花台一亮相,就吸引了国内30多家媒体前来报道:央视《新闻会客厅》、浙江《现代金报》、上海《上海青年报》、广西《南宁晚报》、安徽《新安晚报》、山东《半岛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重庆《重庆晚报》……对于这么多知名媒体的蜂拥到来,计建平表示感谢现代快报,他说,“这次不到一个月却找到了48位烈士的亲人。我们也受到启发,我们打算成立一个烈士基金会,用于寻找烈士亲属,也可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烈士家属。”

  计建平认为,快报发起的这个活动有三点意义,一是让广大市民知晓雨花台烈士的亲属在哪,他们过得好不好?二是让烈士亲属们感到政府在关心着他们;三是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收集到一些史料及文物,丰富馆藏。

  据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目前馆藏的重要文物共有1100多件。

  快报讯 (记者 郑春平 都怡文 通讯员 沈萱)一座秀美的山岗,因烈士的鲜血而染红,多少人长眠于此,多少心牵挂于此!又到清明,昨天上午,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隆重举行凭吊革命先烈活动。省市领导梁保华、罗志军、张连珍等和老同志向守志、储江等,与各界代表2000多人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谢谢!谢谢你们!”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等省市领导紧紧握住了烈士家属们的手,每握一次,都要说上一句“谢谢”。一声谢谢,道不尽对烈士的崇敬与哀思,道不尽对烈士家属的感激与关怀。

  上午10时30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山岗,在军乐团演奏的《献花曲》旋律中,18名仪仗兵托起9个花篮,正步缓缓走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到纪念碑基座前。随后,全场肃立,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

  “我们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纯真的童心,跟随历史的风云展翅飞翔……我们聆听烈士的遗言,字字句句撞击心房!”少先队员们用稚嫩而坚定的童声,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高举队旗永远跟党走、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追求与愿望。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省市领导和老红军老战士代表共同为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授队旗。

  随后,梁保华、罗志军、张连珍等缓步绕纪念碑一周,深情地瞻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参加凭吊活动的各界人士也依次走向纪念碑,向革命先烈致敬。

  3位烈士的后人现场“认亲”

  中山陵前,一张9个人的合影定格了瞬间。他们不是亲戚,来自于3个不同的家庭,甚至之前素不相识。通过现代快报的这次祭亲活动,他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先辈,生前是同窗好友、革命战友,关进了同一间监狱,1930年,又先后被杀害在雨花台,相隔不到两个月。

  三人都是陶行知的爱徒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有一个区域专门介绍晓庄师范学院牺牲的学生烈士。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令人格外揪心。1930年8月~10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竟有10名晓庄学生被残忍杀害!他们都只有十八九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

  烈士亲人们在纪念馆里寻找着自己先辈的“牌位”。叶刚、谢纬棨和胡尚志三家后人几乎同时找到了“晓庄师范学生”这一区。拜祭完自己的先辈,抬头才发现,原来3位烈士的“牌位”离得这么近。

  “他们都是陶行知的爱徒。”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叶刚和谢纬棨都是1927年考入,也是晓庄师范的第一批学生;而胡尚志则晚了两届,1929年考进来。“三个人思想都很进步,特别是叶刚和谢纬棨,关系非常好。叶刚是地下党,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谢纬棨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据了解,叶刚和谢纬棨还同是晓庄剧社的重要成员,生性开朗的谢纬棨很有演戏天分,后来还加入了田汉的南国剧社。“他用自己精湛的表演来宣传革命,演了很多进步戏。也因为这样,才会被反动派抓捕杀害。”

  同是湖北人住楼上楼下

  翻看着叶刚、谢纬棨和胡尚志3位烈士的资料,记者决定让这3位烈士的后人见面。

  谢纬棨烈士的侄子谢传林,还没有从早上的悲伤情绪中恢复过来,然而记者一告诉他这个讯息,谢传林用手抹了把脸,立即打起了精神:“要见的!要见的!我们不知道啊!大伯还有两个好朋友!”

  隔着一层楼板,955号房间,胡尚志烈士的孙子和孙媳妇与谢家近在咫尺。谢家和胡家现在都在湖北生活,一个在恩施,一个在潜江。下午2点,三家人终于碰到了一起。

  找爷爷的照片有希望了

  “我看纪念馆里面的烈士每人都有个相片,可就我爷爷那个上面啥也没有,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一直以来,在胡家人的心里,没有留下胡尚志烈士的照片一直都是个遗憾。抱着一线希望,王兴秀向谢家和叶家求助。“他们生前是好朋友,说不定会有3个人的合影,也许,找爷爷的相片有希望了。”

  听了王兴秀的话,谢传林热心地答应帮忙。而叶刚烈士家属的话,让王兴秀更加喜出望外。“听说他们是有合影的,就在雨花台的档案馆,我们也想要一张。我们去核实一下,有的话很快就能拿到。”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毛丽萍

  一步一步

  她艰难走到牺牲的丈夫墓前

  烈士周镐的妻子吴雪亚——“现在的孩子不能忘了过去啊!”

  30多家媒体

  齐聚雨花台

  昨天的凭吊现场,一位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走在烈士亲属行列的第一位,这位86岁高龄的老太太正是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少将周镐烈士的妻子吴雪亚。迈着艰难的步子,老太太硬是自个沿着台阶一步步走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下。

  提起周镐,吴雪亚告诉记者,这位曾是国民党少将的中共特别党员一生有着传奇经历,黄埔出身的他曾在汪伪中央军委任少将参议、军统南京站站长,1946年被中共华中局委任为京沪徐杭特派员,并被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在淮海战役中周镐从事策反工作。1949年,因叛徒告密,蒋介石密令将其押送南京,杀害于保密局看守所,牺牲时40岁。

  “周镐牺牲时离全国解放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老人感叹地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来这里祭扫的都已经是烈士的儿孙辈了,像我这样的越来越少了!我有一个外孙女,两个孙女,我也经常跟他们讲讲过去的事,现在的孩子千万别忘了过去!”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都怡文

  15万元,一份邂逅的爱意,一份浓浓的温情

  刘少雄会长

  被爱心感动

  上周,刘少雄博爱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一行到南京来出差。看到《现代快报》,任安利随便翻了一下,一篇《30位烈士的亲人已找到,他们能来雨花台扫墓吗?》的报道跳入了他的眼帘,并紧紧揪住了他的心。想到雨花台烈士后人清明想来祭拜先烈都在为盘缠发愁,他为之深深忧愁,立马与副会长刘晓鸿等人商量后,当即拍板决定帮助他们圆这个梦,于是就火速给快报打来了电话。3月28日,刘少雄博爱基金会与快报达成协议,先捐助15万元,多退少补。

  3月29日,带着爱心,刘少雄博爱基金会会长刘少雄及常务副会长任安利等人又专程赶到了南京,“现代快报的雨花台烈士寻亲,我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感动……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牺牲地,青少年的教育基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60多岁的刘少雄看上去相当年轻,气质儒雅、稳重而含蓄,“我们尽些微薄之力,是期望能唤起社会慈善意识,帮助社会公益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次活动,我深信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人与人之间能增添更多的温润和祥和,这是我们愿意承担快报开展这次活动费用的初衷。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唤起社会更多的人士缅怀先烈,把这种流血牺牲的精神能够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这个社会。”

  只盼“爱心燎原”

  “每帮一次人,就净化一次心灵”,这是刘少雄博爱基金会崇尚的一句话,他们也确实这么默默地做着。

  刘少雄博爱基金会刘秘书长介绍说,任副会长年轻时在石家庄上军校,曾先后救过三次人,但没有一次留下名字。“三次都是车祸,有一次看到很多人围着看,就是没人救,人就这么倒在血泊里,没人管。任副会长说自己是一名军人,给伤员的住院费都是任副会长打电话让家里人汇钱过来的,交完钱后就走了。另外两次也是把人送到医院付完钱走人。”

  刘少雄证实,任安利在石家庄的事没有对任何媒体提起过,可没想到,被救的三个人身体恢复后就在当地媒体掀起了寻找目击者活动,征集线索。后来他们根据目击者的描述,了解到他可能是一名军校的学员,于是就一个军校一个军校进行拉网式寻找,终于找到了与“描述”相似的人,找到了任安利,但这个过程却用了10年。找到后,中央及河北等媒体以“军校学员任安利三次救人不留名”为题表彰任安利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精神。而当时,任安利远在深圳,被救者的出现让他非常震惊,也非常欣慰感动。其实这次的捐助,目的也只有一个,抛砖引玉,期待爱心燎原。

  最后,刘少雄与任安利都强调,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的后人亲人都应受到关爱。他们与快报在活动后还会继续长期合作,对这些烈士后人或亲人进行全程跟踪,及时给他们提供实际帮助。

  悬壶联谊,造福桑梓

  据介绍,刘少雄博爱基金会是1991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宿松希望小学就是该基金会建设的,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捐助了3800名学生。目前,基金会成员虽不到10人,但爱心十足。下一步目标,他们希望基金会走出地方成为全国公益团体,让国内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另外,他们近期发展目标是准备每年解决3000至5000名贫困地区孩子的就学问题。

  刘少雄从小受家庭世传中医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幼习武行医。经高等教育培养,立志“悬壶济世”,“采药访师,治病救人”成了刘少雄老师“文革”十年的主要生活和最大乐趣。由于他带领乡村医生用“一根草、一把草”治病救人无数,临近县、市的老百姓都称其为“华佗再世”。

  刘少雄还常年关注孩子的教育,并不时捐助。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曾为他题书道:“悬壶联谊、造福桑梓”。他的头衔很多,除了刘少雄博爱基金会会长以外,还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外联部主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等。

  刘少雄曾无数次冒酷暑、顶严寒奔波于莽莽的大别山区,为学校的危房改造、工程选址、质量验收及慰问师生竭诚尽力。有一年农历腊月廿四的晚上下着大雪,宿松县陈汉乡的人们正在家中。刘少雄冒着大雪,用了8个多小时,从合肥将香港转赠给当地益生希望小学的工程款和彩电、录放机送到了师生手中,还自己掏钱给值班的老师一一送上红包,祝大家春节快乐。另外,他还曾用善款帮助69户受水灾的农户重建家园和修建了2条山区公路。

  ■链接

  刘少雄:国内著名中医保健专家,安徽省政府参事。多年来,为国内外高层人士做医疗保健,利用自己在中医保健医疗领域海内外的影响,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纽带,广泛开展海内外联谊,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烈士亲人

  写来感谢信

  “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看看我的养父。”昨天,徐述尧烈士的养女徐声美找到快报负责此次活动的编委倪治清,郑重地交给他一封感谢信。

  徐声美告诉记者,她从来没见过这位养父。徐述尧和她的父亲徐良臣是堂兄弟,养父遇害后,父亲就将嫂子张公顺接到家里藏身。两年后,徐声美出生,父亲将女儿过继给徐述尧,教她称徐述尧为爸爸,喊张公顺为妈妈。1945年养母病逝。徐声美说,是她抱着灵牌给妈妈送的葬。“我一直想来南京看看养父。这一次,快报与重庆晚报找到了我,才有这个珍贵的机会。”

  两位烈士后人44年后相逢

  “外公,我们来看你了!”昨天,56岁的南京市民李红云搀扶着81岁高龄的母亲邓桂兰,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默默地缅怀自己的亲人、烈士邓定海。每年清明,母女俩都会雷打不动地到雨花台扫墓,今年她们还多了一分期望:烈士宋月波的后人找到了!这次两家一定要见一见!

  当宋月波的孙子宋新民来到快报签到处时,一直在耐心等待、细心观察每一位烈士亲属的李红云当场就认出他来:“请问您是宋月波烈士的后人吧?”“是啊!我是他的孙子。”从北京赶来的宋新民答道。“太好了,我们可找到你了!”李红云和母亲说。

  “其实我没有见过宋新民,但他和他的奶奶长得实在太像了!”李红云说,自己从五六岁的时候就每年清明都跟着妈妈到雨花台祭悼外公邓定海烈士,邓定海烈士在1930年曾经领导著名的和记洋行大罢工,1931年被杀害;而宋月波烈士的遗孀(宋新民的奶奶)在清明那天也一定会带着儿子或女儿来到雨花台扫墓,邓家、宋家两家烈士后人年年清明都会在同一个地点见面,一起流泪、相互安慰……渐渐地,两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大约自1964年以后,两家失去了联系,“当时我们猜测,他们是不是搬到外地去了。”因为知道宋家住在山西路老的金陵照相馆附近,后来李红云和母亲还专门到那一带去找过,但始终没有找到。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都怡文

  看一眼美丽南京

  祭扫踏青,是清明两大主题。昨天下午,在中北友好国际旅行社两名志愿者导游带领下,祭亲团游览了中山陵,并参观了南京河西新城。

  “中山陵的台阶是392级,三代表三民主义,九代表九州大同,二代表两党合作。”导游杨静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等会大家爬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台阶很多,不过走起来并不是太累,这就是设计的精妙之处。但越往上走呢,就感觉台阶越陡,这也是别处建筑没有的一大特色:象征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祭亲团成员来自天南海北10多个地方。南京这座城市柔美与雄浑兼具的特有风貌,让大家都觉得很新鲜。

  南京的美景让联动媒体的记者也看得兴致勃勃。江南都市报的记者说,前一天晚上他特意去了趟夫子庙,看看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秦淮河究竟什么样,“河边的房子古色古香,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而昨天下午参观的河西新城,则让大家又感受到了南京古城欣欣繁荣的新模样。为了让大家对南京尽量多了解些,虽然时间很紧,司机还特意绕到江东北路,让大家看一下去年年底扩建完成的江东门纪念馆。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毛丽萍 孙兰兰

  3月25日,快报的一则圆烈士亲人祭扫梦爱心征集的报道在国内产生强烈反响。那天,一个特殊的电话打进了快报:“我姓任,是刘少雄博爱基金会的。昨天出差到南京,偶然看到你们的报纸,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所有的费用我们可以承担……”

  15万元,烈士后人来雨花台祭扫没有后顾之忧了,他们在宁的吃、住及来回费用全部由这笔爱心基金承担。

  刘少雄博爱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任安利表示,他们的爱心捐助并不会随着寻亲活动结束而终止,而是会继续关注烈士亲人们的情况,以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

  快报记者 毛丽萍

  志愿者

  很辛苦很开心

  这两天,10多名志愿者是最辛苦的人。跑前跑后,从接机到全程陪同烈士亲人祭扫、参观,晚上祭亲团的烈士亲人们都休息了,他们还要统一安排第二天的事,每一处小小的细节都得考虑周到,每天晚上都得忙到夜里11点多。

  烈士亲人来自全国各地,有些方言非常难懂。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报名的志愿者中,几位老家是贵州、云南、福建、四川的同学赶来服务。而白下中医院的陈约东主任和谭肇涵医生和烈士亲人们住进同一个宾馆,拎着沉甸甸的医药箱,从雨花台跑到中山陵,寸步不离。

  “你们组织得比较好,虽然行程紧凑,但还是考虑到了他们身体情况,不会太累。负责接待的志愿者也跑来跑去,为他们服务,做了很多工作。”陈主任说。

  快报记者 毛丽萍 孙兰兰

  现场·定格

  ①近60位亲人聚首雨花台

  ②亲人们在雨花台前留个影

  ③给烈士送上一束鲜花

  ④这就是我家牺牲的亲人

  ⑤看着花圈感慨万千

  ⑥烈士墓前流下热泪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顾炜 泱波 赵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