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新上山下乡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新上山下乡时代
10万学子将任职“广阔天地”
  3月24日,天涯网“天涯杂谈”上的一篇帖子《新“上山下乡时代”全面来临,中央将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 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这是诗人食指描述当年知青出发时的场景。出发时是富有诗意的,然而过程和结果却异常现实和残酷。

  近40年过去了。今天,一场完全不同以往的新“上山下乡”在2008年中国大地上悄然启动。新华社的消息说: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

  刚进农村

  新奇,感觉有事可做

  去年,南京市第二次招聘大学生“村官”。上一次招聘是1999年。

  1999年,南京市共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了108人,主要的职位是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党支部副书记。

  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招的这一批,一直在岗位上坚持下来的,身份都由合同聘用转成了公务员。一些人已经由当年的助理、副书记变成了如今的乡镇一级的领导层。

  这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热情。

  “大学生做‘村官’是一件新鲜事物,去基层锻炼,接触农村,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历练。”毕业于南航计算机系的虞磊,去年报考了栖霞的“村官”。被录取后,刚到栖霞靖安,虞磊觉得到处都很“新奇”,“这是一个可以倾听民声的地方,感觉有事情可做。”

  “南京市去年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到了41名应届和往届大学生,去了南京市41个村任职。”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大半年过去了,从收集到的情况看,这些大学生总体状况是很不错的,到村里后改善了村里的组织结构,将自己的专业化知识带到了村里,在村里发挥了一定作用。”

  尝试创业

  办“7人羊”养殖场

  2007年,江苏省共选拔了101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当“村官”。所谓经济薄弱村,通俗地说,就是经济发展不好的村,而这些地方却很需要人才。

  在宿迁毛集村任“村官”的曹文阳最近想出了一个创业的点子,那就是创办一个养殖场。他感觉如果直接去做工业不太可行,而且资金有限,决定先从小规模的养殖场做起,喂养几十只羊,有杂交的波尔山羊,还有本地的家羊。

  他准备给养殖场取一个独特的名字“7人羊”。对此,他解释道:中扬镇有7个大学生村官,资金是7个人共同筹集来的。

  激励措施

  鼓励大学生当“村官”

  全部事业编制、办理保险、定向招录公务员、考研加10分……这些优惠政策是为江苏省1011名当“村官”的大学生专门制定的。

  对于新“上山下乡”的提法,省委组织部高颜表示,与过去根本的不同在于,时代背景不一样了。这些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省领导都很重视。为了更好地让他们在岗位上发挥出自身价值,省里将进行一系列密切的跟踪、培养。快报记者 戎华

  大学生“村官”:我们并不是农村的过客

  星期五晚上。新街口。南京雨花台尹西村的“村官”张超和江宁秦淮社区的“村官”傅杰进城了。

  张超到了约定的采访地点,远远地看,他跟这个城市并没有隔阂。摊开一只手掌,张超说,其实自己很少进城的,一个月来的次数,五根手指绝对数得过来。有的时候,一个月一次都不来。

  

  回到本乡本土做“村官”

  1985年出生的他,去年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专业是法学。去年,南京市公开面向社会招考“村官”,他顺利被录取,分在雨花台尹西。尹西是他的家乡,能回来工作,他很高兴。

  2007年9月17日这天,张超正式到岗报到,职位是村主任助理。从家到村办公室,走路10分钟,上下班很方便。出去念了几年大学,村里有些人不太熟,花了一周的时间,他强记了村里一些人的名字。作为土生土长的尹西村人,在自己家门口工作,自然没有任何语言障碍。

  从9月份到岗,到今年3月份之前,概括这6个多月所做的工作,他用了“打杂”这个词,填表格、打字、复印、端茶递水什么的,都做。感触最深的事情是2007年的人大换届选举,从前期的准备、张贴公告、组织村民、表格填写、统计数据、上报,一环环工作,一一做完之后,让他工作以来第一次找到了成就感。

  因为委屈,曾经大哭过

  像张超这种能回到土生土长的农村做“村官”的,毕竟是少数。傅杰是镇江人,在南京念的大学。在去年南京市招考的大学生“村官”中,他年龄上已经属于“大哥”级的了。1979年出生的他,200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毕业后,他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一份人事管理的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800元,单位给他办了梦寐以求的上海户口。

  这个时候,他收到了江宁百家湖街道办事处的面试通知。再三考虑下,他还是决定回南京,一是因为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学,对南京有感情。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份社区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正好对口。回南京后,他被分到殷巷社区当社区主任助理。

  工作一周后,傅杰的情绪坏到顶点。从上海南京路那样繁华的地方,到南京农村工作,环境的差异让他产生了心理落差。社区的工作是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有的老百姓喜欢中午喝点小酒后,没事就到社区办公室坐坐,发发牢骚,刚参加工作的傅杰成了牢骚的对象。回家后,他越想越觉得委屈,并且大哭了一场。

  时间让他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一天,他在附近复建小区转悠的时候,发现小区没啥特点,他想到了一种可以美化小区的东西——礼花灯。得到领导同意后,他开始行动,一个人跑去商品房小区转悠,把在礼花灯上找到的厂家电话地址抄下来,回来一一打电话给厂家。亮化后的小区,夜晚找到了一点城市的味道。

  

  不管以后出路如何,

  现在多做点事情

  大学生“村官”的普遍任期是3年,3年后,除了那些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离开农村,重新择业。有人说这些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过客,是摆设,但他们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当了快5年“村官”的傅杰说,平常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工作繁琐,“事情不好做,但事情还得做”。当年的同学,有的读了博士,有的出了国,年近30的他说:“只能说,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吧,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我希望自己走好。”

  快报记者 戎华/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

  我看新“上山下乡”

  沈乔生

  我给一对在南京的大学毕业生情侣算过一笔账,他们来自苏北农村,两人目前工资收入一共四千元,去掉房租、生活费、书报费,所剩无几。他们要在城里买下一套房子,站稳脚跟,真是不易!而无数来自农村或县城的大学毕业生,只要在大城市上了大学,就不愿意回老家了。他们拼死拼活也要在大城市里顽强地生活下去。不少人还怀着蓝色的理想,要把父母也带出来,把农村的根彻底拔出来,栽到大城市中来。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人竞走独木桥,留给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太狭窄了!

  现在,国家提出让十万大学生下乡,建设新农村。我觉得十分有意义。

  三十多年前,我们知青也上山下乡,但和今天不一样。那时,我们是被改造的对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当时,我在黑龙江农场,冰天雪地还要去挖水渠,一点没有效果,但就是为了改造思想。即便如此,我们这些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的知识青年,还是带去了城市文明,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

  而新“上山下乡”是大学生把现代科学知识、新文明带到农村去。他们是主导者。现在的农村,很多年轻人都跑出来打工做生意,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和儿童。这些年轻人觉得搞农业没有意思,又苦又赚不到钱,其实这是一种旧观念,和我们提倡的大农业概念有质的区别。如果大学生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再杀回老家,他们会发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据说还有不少优惠的条件。去了就能当干部,有工资拿,考研究生还有便利条件。

  要是我是应届毕业生,一定会去农村谋求发展。不完全是因为这些优惠的条件。现在国际上,农产品大幅涨价,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中国由于城市人口剧增,农产品涨价更是不可避免。我们已经尝到滋味了,以后可能更厉害。很多人在填高考志愿时,都不愿意填农业,这是片面的,没有从世界发展的趋势中看到新的机会。人家不愿意搞农业,我去搞,人舍我取。

  当然,大学生到农村去,会遇上不少问题。土生土长的或许好些,城里去的可能困难更大些。农村的生活、卫生条件不如城里,这是无疑的。而且,它的人文环境也比大城市差,走后门找关系,都会存在。对于追求精神生活的青年人来说,可能是个缺憾。但也没啥了不起的,建设新农村,不光是提供粮食,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农村的新文明。

  我想提醒的是,大学生去了就是一个小官,可不要学会当官做老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