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拿副总经理比副总理,想说明什么?
· 给《红楼梦》添情色戏不如直接拍《金瓶梅》
· 开发商挑战暴利是一种道德起义
· 从博士基辛格给本科总统当顾问说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从博士基辛格给本科总统当顾问说起
  ↓从发改委主任的中专学历说起 《潇湘晨报》 2008年3月24日 十年砍柴

  看简历,与那些“知识精英”官员所不同的是,张平的能力似乎更多来自于实际工作经验。他1966年毕业于安徽银行学校信贷专业,最初任一家银行营业所的会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平先后担任过安徽省计委主任、芜湖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职务。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张平的能力却得到了包括各路传媒在内的一致赞誉。

  (《中国经济时报》 3月23日)

  [晨报一评]

  一位高级官员的品格笔者不敢妄评,因为自有一套法定的评价体系。但公众对一个低学历高官的厚爱,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官员普遍在担任公职时取得的高学历引起广泛的质疑,人们不能不怀疑官学之间的某种利益关系。而一个已任副部级多年的官员,甘愿守着一张中专文凭就难能可贵了。

  官员学历高当然不是件坏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干部专业化很有成就,问题是官员们的学历有多少是做官时取得的?他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究竟有多少学习时间?他们的论文是如何撰写答辩是如何通过的?

  中国社会有着极度重视出身或学历的传统。科举时期重出身虽然和现在重学历不能简单对比,但社会集体心态是一脉相承的。明清两代有非翰林不能入内阁做大学士的惯例。清朝有一个举人拜相的特例是湖南湘阴的左宗棠,那是因为他立下平定东南、收复新疆的不世功勋。即便如此,生平豁达的他对自己举人出身总耿耿于怀。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用高学历做支撑的。明代的海瑞清代的左宗棠都是举人出身。陈寅恪当年游学日本、欧洲时,却没拿到一张文凭。萧公权说:“我知道若干中国学者在欧美大学中研读多年,只求学问,不求学位。陈寅恪先生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真有学问的人绝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

  可现在,无论是官场还是学校,悠悠万事,文凭为大。即便谁有左宗棠、陈寅恪那样的自信和能力,时代变了,能否冒出来很难讲。所以,一个中专学历的部级高官,才显得如此的稀缺。

  [快报再评]

  是国人容易感动,还是张平太“另类”。可能两者兼有。

  别说网民偏激、“仇官”。他们对好官,比如敢讲真话的李金华、宣布“裸退”的吴仪,都不吝表达自己的敬意。中国的老百姓包括年轻网民,真的很善良很包容。他们并没有说官员讲真话是本分,“裸退”才是起码要求云云,他们有现实感,知道中国的“国情”很特殊。至于张平的文凭,人们并没有拿他的上任与国外部长级官员提名审查时对文凭真伪严格审查相比,人们只是赞美他的不作假他的不虚荣。真的不明白,一些官员为什么要混高学位?美国总统还没有一位是博士呢,基辛格是博士却只能给人家本科总统当顾问。是权力通吃的贪婪,还是中国人重虚名的毛病,导致了官员对高学位的追求?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