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唐二陵埋的到底是不是我们老祖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7 日 星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家乘记载,南唐皇室后裔为糊口住进溧水深山
■芝山村村民期待专家出面辨真假——

南唐二陵埋的到底是不是我们老祖宗?
 1950年,南京城东南郊祖堂山南麓发掘出了一座“地下宫殿”。这座“宫殿”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biàn)和中宗李璟的皇陵,它的发现,解开了南唐皇陵坐落何处的千古之谜。1988年,南唐二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古都南京的又一著名景点。

  2008年3月,快报记者得到一条线索:在溧水晶桥镇芝山村,居住着一个庞大的李氏家族,他们就是南唐中宗李璟的直系后人。

  如此说来,李璟的后人一直就生活在南京附近,这是真的吗?早在南唐二陵发掘之前,他们是否就已经知道了祖先的归处?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如何保守这个天大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快报记者走进了大山深处的芝山村。

  [记者走访]

  芝山村一村民手中有套神秘家谱

  芝山村依山而建,村民大多姓李,种地为生。当记者向他们谈及南唐中主李璟的名字时,村民纷纷摇头,表示没听过。

  “南唐二陵我倒知道,是南京的一个景点。”47岁的李福金这样说,他是乡小学的语文老师,“我简直不敢相信,”李福金很惊讶,“那里埋的居然是我们的祖先。”

  “我家的谱上应该有写,不过我看不懂。”李友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今年75岁,是李福金的父亲。李友华不识字,但是40多年前,他却做了一件让识字的本家们都自愧不如的事。

  “听说搜谱工作组要来,我就先到楼上去看了看。”当时,李友华就把谱藏了起来。原来,他听爷爷和父亲说过,这个宗谱对李家很重要。但是当时,上面要求必须把谱交出去,所以他只能挑几本藏。他先选了一本页边上装饰着龙形图案的,又选了几本第一页上写着大字的。至于其他像“户口本”一样的谱,就全交了出去。

  李友华把选好的几本宗谱放进了腌菜坛,然后再把坛子砌进了猪圈墙里。一年多后,李友华偷偷把谱拿了出来。按照老规矩,农历六月六这天要晒谱。这年农历六月六,李友华就把谱揣在怀里,悄悄来到离家二里地的芝山下晒谱。把谱晒了个把钟头后,又偷偷揣着谱回到家里。

  “我爸爸从来不讲这个事情,我也是刚知道他手里有一套谱。”李福金这样说。

  [宗谱揭秘]

  光绪年间续修的谱:

  理氏吃“木子”活命后改姓李

  李友华所讲的“第一页上写着大字”的几本,其实就是谱头,那四个大字是“李氏家乘”。李友华共保留了三本谱头,从上面看,这套谱属于永言堂,光绪年间、宣统年间、民国37年,各续修过一次。而从谱中记载的详细内容来看,到民国37年,芝山李氏已经是第九次修谱了。

  光绪年间修订的永言堂《李氏家乘》,序言中记载了“李”姓的来历。

  李姓源于嬴姓,追认颛顼(zhuān xū)为始祖。颛顼三传到了皋陶,皋陶担任尧帝的大理官(司法长官)。此后,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官的职务,前后经历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后人理徵因为冒死进谏,得罪了商纣王,被纣王处死。理徵的妻子带着幼子利贞逃亡。逃亡路上,母子俩饥饿难耐,手中又没钱。幸好,当地树木很多,又恰逢果实成熟的季节,母子以“木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后来,为感谢“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把“木子”二字合起来,取“理”的同音,自称李氏。

  光绪版本的《李氏家乘》还详细记载了芝山李氏的渊源。芝山李氏的一世族名叫李木(字子茂),谱中尊称他为木公。李子茂是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人,宋仁宗景祐(1034-1037)年间出生,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的进士,曾官至翰林。李子茂的长子李秀书比父亲还有出息,官至参知政事。李秀书有个孙子叫李回(字芳夫),也是进士出身。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入侵中原,李芳夫以总骑兵的职位,率军抵御金兵,后来被封为尚书右丞相。建炎三年,李芳夫护驾南迁去杭州,经过溧水芝山,见山水秀丽,于是决定定居下来。此后,李芳夫的子孙就一直在芝山繁衍生息。明代洪武年间,芝山李氏又有一支迁往高淳的驼头、港口等地。

  

  宣统年间续修的谱:

  一世祖木公是李璟的后人

  芝山李氏的一世祖李木,他与南唐皇室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细细翻阅不同时期修订的《李氏家乘》,终于,在宣统年间续修的谱中,发现了关于南唐皇室的记载。

  根据这本家乘记载,李木应当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孙子,而李璟则是唐宪宗的第六世传人。在世系表中,这样清楚地罗列着:唐宪宗—李恪(建王)—李超—李志(徐州判司)—李荣—李昪—李璟—李从善—李仲猷(yóu)(即李木)。

  世系表中,南唐先主李昪被说成唐朝皇室的后裔,这与正史说法不一致。记者再细看,发现这本家乘中,关于芝山一世祖南迁,描述也和光绪年间的版本不同。

  宣统版本的家乘中说,宋真宗景德(1004-1007)年间,李木被朝廷特录,借职入朝,虽然朝廷也有赏赐,但是却满足不了族中一百多人的需要,家境越来越差。后来,宋神宗就命令李氏家人南迁到常州定居,常州曾经是南唐国土,也算是让他们回归故土了。南迁之后,李木的后人辗转定居在了溧水芝山。

  宣统版本的家乘和光绪版本的家乘,关于李氏南迁的原因,说法不一;关于始祖李木,说法更不一。大致推算下来,宣统年间家乘中的李木,他的年龄比光绪版本中的李木要大上60多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翻遍了所有的家乘残本,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在民国版本的《李氏家乘》中,修谱人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在分析原因时,主笔人这样猜测——也许是前人记录得不够详细,也许是一部分家乘毁于兵乱,反正这段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民国时期续修的谱:

  李氏修谱不忘国仇家恨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期续修的《李氏家乘》中,芝山李氏坚持为民族危机大声呼救。比如,民国期间续修的家乘,追述清末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再次呼吁子孙团结爱国,共谋民族进步。看得出,家乘中体现的这种抗敌精神,与芝山李氏先祖抵御外侮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家族之谜]

  村民希望

  专家出面解读宗谱

  芝山李氏到底是不是李璟的后人?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在1988年出版的《高淳县志》中,清楚地记载着高淳李氏的来历:“宋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之后裔,承务郎李叔启,于南宋初南下至溧水芝山定居。其裔孙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徙入高淳县驼头、港口等地落户。”而据以前在溧水县博物馆工作的李厚发介绍,1984年,在溧水的文物普查中,确实查到芝山李氏的堂号是“永言堂”。

  “李从善?李叔启?”对于这两个陌生的名字,村民更表示没听过。

  “老人很少说起这些,”李友华说,“我记得好像说我们是江西伐木过来的。”李友华的说法让记者一头雾水。李友华还说,整个芝山地区,就他手中有这套谱,而且谱头他从来没有给别人看过。

  “要是我太爷爷还活着,这个问题就能说清楚了。”32世的李君寿这样说。李君寿是李福金的堂兄,他们的太爷爷是个能识文断字的先生,家中世代行医,李君寿的父亲也是赤脚医生,然而,到了李君寿这一代,家族事业却面临失传。

  “我偶尔也帮人看病,主要是皮肤病,用我家传的膏药。”李君寿说,“我家里还有一本古代的医书,是祖先传下来的,可惜我不识字,我儿子倒是识字,但他对这个一点兴趣没有。”

  记者仔细翻阅了李君寿家传的医书,医书的作者叫陈宝功,是明代人。书中讲了一些外科知识,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书已经残缺不全。

  “也许是以前有所忌讳,再加上后人的文化都不高,家族的历史就成秘密了。”李福金一边摩挲这家乘上的龙形图案,一边感慨,“希望专家能来看看我们的谱。如果真是李璟的后人,今年应该去南唐二陵祭祖了。”

  快报记者 白雁 文/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