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正在饭店大快朵颐时,与邻座的客人发生争执,大打出手。几个回合下来,这三个男人处在下风,眼睛都重重地挨了几拳,其中一人的左眼甚至被砖头砸了几下。虽然这场纠纷在警察的干预下平息了,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三个男人都以眼睛被打伤,看不见东西为由将对方告上了法庭。这三个人是不是真的看不见了?法庭也不会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词,日前,这三个男人来到江苏省中医院眼科进行“伪盲”测定。在机器面前,三人露出了马脚,他们眼睛全部是好的。
能不能看得见,通过特殊的机器检测就能知道?专家告诉记者,通过视觉电生理监测“伪盲”是目前最客观的方法。昨天,记者探秘了“伪盲”监测的全过程。
[过程]
医生病人“心理暗战”
有的人明明能看到0.8,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硬是说自己只能看到0.1。在这种情况下,“伪盲”检测也孕育而生。江苏省中医院眼科“视觉电生理”技士周欣告诉记者,“来我们这进行‘伪盲’检测的病人大多都是因为工伤、纠纷,要求赔偿的。所以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赔偿,在检查时都费尽心机”。周欣经常和病人打起“心理暗战”。为了打消病人的侥幸心理,周欣都会和病人进行交流,“我们检测的结果都是很客观准确的,你眨眼的次数,视神经的电波反应通过这台机器都能反映出来,就算你心里说谎,你的眼睛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这台机器。”多数病人在听了这番话之后,都会安静下来,配合完成下面的检查。
测试之前先聊聊天
来到了视觉电生理室,周欣一般并不立即给病人进行测定,而是先和病人“唠嗑”,观察他们的言行,顺便让他们放松心情。“有些病人,刚走进房间就表现得特别夸张,像演戏一样,路也不会走了,走路的动作斜三拐四的,我让他找个凳子坐下来,他就会装作看不到凳子,反问你凳子在哪?见到这样的病人真是哭笑不得。”周欣说。
接下来,周欣会很随意地问,你是怎么受伤的啊?根据经验,病人如果心里“有鬼”,都会把自己受伤的过程说得特别详细,极力夸大自己受伤的程度,来博取医生的信任。短短几分钟的接触,周欣大概就能判断出病人是不是真的看不见东西。接下来就要让机器来检测周欣的判断了。
[原理]
人脑是不会说谎的
周欣告诉记者,“伪盲”的检测和心电图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要分别捕捉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电波”。记者看到,检测“伪盲”的机器有两台,一台是显示图的,另一台半球型的机器是用来“闪光”的。
在病人的太阳穴和后脑勺分别接上电极,电极的另外一头连接着显示器。显示器出现了黑白格的棋盘,棋盘中央有一个红叉叉,病人需要盯着前方的红叉叉,这时候眼睛所看到的信号就会传输到大脑的视神经。大脑是不会“说谎”的,一旦神经中枢接收到了光的信号,显示在电脑上就是一段波。这段“波”会和正常视力人的“波”对比,如果波值低于正常值,波形杂乱不够平整,而且“波”出现延迟一段时间,那么就能判定,病人的眼睛有问题。反过来,如果波光滑、平整,则说明眼睛是好的。
如果前来检查的病人视力低于0.1,我会直接为他进行“闪光”检查,完全看不见的病人,“波”是一道直线。如果病人视力高于0.1能看得见,电脑上的波也能计算出来。
还用上电子隐形眼镜
在确定“视神经”没有说谎之后,医生还会用上一种“电子隐形眼镜”对病人的视网膜进行检查。见记者一脸疑惑,周欣解释说,人的视网膜细胞有暗和明的分工,一部分负责黑夜,一部分负责白天。通常病人会戴上连接着电极的“电子隐形眼镜”,在黑暗和明亮的环境里交替检查。测定的结果也是通过“波值”来计算。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