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七根蜡烛
· 第6罐可乐
· 坚持爱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第6罐可乐
  假设可乐2元钱一罐,两个空罐可以换一罐可乐,如果给你6元钱,你最多能喝几罐可乐?这个游戏,我们问过身边很多人,包括同事和朋友,当然还有亲人。几乎90%的人经过推演,有时甚至通过多次推演,然后对我说:是5罐吗?我们为什么不再问一下自己,如果这时候我们再有一个“空罐”,能不能喝得更多呢?

  稳当缔造第六罐

  1971年4月,第一家星巴克开张,主要经营咖啡豆。三位创始人分别是鲍德温、波克尔、西格尔。如果仅仅经销咖啡豆,星巴克很可能到现在还蜗居于西雅图,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小零售店中。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它的命运,他就是1982年加入星巴克的舒尔茨。

  舒尔茨原是瑞典一家家用器具制造公司美国分公司的副总裁。1981年,舒尔茨光顾西雅图星巴克,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后,舒尔茨当下就决定放弃一切,投入星巴克。舒尔茨回到纽约之后,马上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的质疑声中,跳槽到星巴克去当运营和市场总监。

  1983年,舒尔茨到意大利米兰出差。在那里,他发现咖啡店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时几乎能叫出每位客人的名字。顾客站在柜台前同服务员亲切交谈,蓝领与白领们不分你我。这里俨然成了当地社区的聚会场所。

  从米兰回来之后,舒尔茨以为自己取到了咖啡文化的真经,兴高采烈地向几位创始人讲述新经营思路,却遭到了鲍德温与波克尔的强烈反对。经过了两年的不停争论,一直想卖咖啡的舒尔茨终于跟只愿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扬镳。之后,舒尔茨筹集资金,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咖啡厅——“每日咖啡厅”。两年后,他已经有了三家分店,但这样的规模离他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就在这时,曾经的东家“星巴克”向他微笑了。

  1987年3月,舒尔茨突然收到消息,鲍德温和波克尔要卖掉星巴克,包括店面、烘制设备及品牌。5个月后,收购完成。舒尔茨将自己所有的咖啡厅都改名为“星巴克咖啡厅”。舒尔茨最终是要带星巴克走出西雅图的,但是,他追求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稳。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人员,质量无法保证,品牌就会发生危机,此乃扩张之大忌。

  他先要保证的是星巴克的优质服务,而这种服务体现在星巴克咖啡厅的每一处细节。从1987年到1992年5年间,星巴克开设了161家连锁经营店。这样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初期的麦当劳。1992年6月,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到1996年的时候,星巴克已经在美国开设了1000多家分店,同年开始向海外扩张。

  星巴克为什么能获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功,以至于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都把舒尔茨请到白宫,向他讨教?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找问题,但是要注意问题往往不在问题的本身。星巴克在处理和员工关系方面,做得太棒了。

  在星巴克,没有“员工”,只有“伙伴”。舒尔茨给予伙伴的绝不仅仅是尊重,还有实惠。本来用于广告支出的费用改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舒尔茨还说服董事会,将全部福利制度扩展到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兼职员工。1988年,在发现员工吉姆患艾滋病之后,舒尔茨不仅热烈拥抱以示安慰,并保留了他的工作,还在吉姆因不能工作离开星巴克之后,报销了他长达29个月的治疗费用。舒尔茨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还借鉴高科技行业的做法,给员工发放股票期权。这在餐饮服务业是绝无仅有的,这些期权的价值平均每两年翻一番。

  星巴克多次入选《财富》“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每年员工流动率只有60%~65%,而美国同行业的流动率高达150%~400%。在公司道德排行榜上,星巴克多年稳居前列。把员工当做伙伴的策略为星巴克培养出了忠诚的员工,他们也就服务出了高度忠诚的客户。原来员工的忠诚也可以成为创造更大价值的空罐,忠诚胜于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