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网事1/7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后艳照门时代 当孩子打开艳照这扇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后艳照门时代 当孩子打开艳照这扇门
“涉艳”明星阿娇主演的电影《地狱第19层》的海报

  [核心提示]

  有人说,陈冠希是个潘多拉式的人物,他的电脑好比“潘多拉的盒子”。他的这个“盒子”不管被何人以何种方式打开,想再关上,就相当困难了。话又说回来,“艳照门”不及早关闭,更多的人将陷入漩涡。

  香港陈冠希风波未平,内地娱乐圈又引爆内地版“艳照门”。一位名叫“哥特死忠”的网友自称是手机维修商,现手中有一部属于演员王学兵的手机,并曝光了其中的短信内容,表示还有一些大胆的照片和视频,内容十分露骨、肉麻。

  “涉艳”明星对公众说自己很傻很天真,马上就有网友愤而回应说,真傻真天真的是粉丝而非明星。更有不少中小学生已通过互联网或电邮得到疑似艺人裸照,甚至在朋辈间传阅,大比看谁搜集得最多。

  当孩子打开“艳照”这扇门,谁都无法说清,涉及偶像崇拜、道德、谎言、性和犯罪的“艳照门”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我们该告诉孩子们,明星也是平常人,只是拥有演艺方面的一技之长,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道德楷模。

  为期三天的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3月17日开始。第一天上午考试的科目是语文。让学生感到新鲜的是,前不久在香港发生、波及全国和世界的“艳照门”事件竟然进入了语文试卷。有一个多项选择题是寻找病句,其中一句话是:“‘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对于“艳照门”事件进入“一模”语文试卷,有语文老师表示,语文与生活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而贴近社会生活也一直是语文考试出题的一个努力方向。不过也有考生家长对此表示不满,“既然只是考语病,那么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用‘艳照门’?”

  “艳照门”成高考一模试题

  猎奇还是正面引导?

  [肯定声音]

  “艳照门”作讨论试题会更好

  尹湘江 金陵中学语文老师

  家长对“性”这个字眼很过敏,很排斥学生接触相关的信息或者新闻。有个大学生看过之后忘记删了,被父亲发现,结果父亲打车奔到学校,把孩子带回家开了一晚上的“恳谈会”,具体内容未知,但家长如临大敌的情绪,外人可以感觉得出来。现在,只要涉及“性”的问题,大部分家长的态度是——马上扼杀!

  可是,这样做真的好吗?校园不是桃花源,现在中学生接触外界的途径很多,各种娱乐周刊、八卦周刊很多,学生想看,买一份很方便。有的学生买了,偷偷藏在书包里,有空就翻出来看两页,老师又不可以翻学生书包。在信息时代,“堵”根本不是办法。

  本来我想在班会上讨论一下“艳照门”事件的,但是看到南京有一所中学开过类似班会,家长情绪特别激烈,于是就搁浅了。私下里,文学社有学生跟我聊起过这个话题。现在学生都有点小聪明,很少主动表达看法,一般都是盯着老师笑,等老师先评价,然后顺着老师的意思说。“艳照门”事情出来以后,对一些追星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原来自己喜欢的明星,也有让人难以接受的一面,以后崇拜明星的时候,就不会再那么盲目了。

  “艳照门”事件当然可以在考题中体现。教育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既然有这样的事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应该去回避。我觉得,将“艳照门”事件作为讨论题可能比作为病句题考更好,更能引导学生去看待,去审视,去辨别!

  [对立观点]

  “艳照门”让学校老师遭遇尴尬

  张力新 学生家长

  为什么要在相关考试题里跟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主动提起这个事件呢?出题的学校或部门是否担心孩子们对这么重大的一个时事亮点都不了解,万一高考题目中真的有相关内容岂不坑害了孩子们?

  怎么办?是由老师跟学生们介绍一下这些照片录像是怎么回事,还是让孩子们自己设法去了解,以备答题所需?如果老师也没有看到过这些照片录像,是否应该给他们“补课”,让他们先看看,领会掌握了具体内容之后,再向学生们解释清楚?

  一想到这,我觉得问题就来了。让老师看、跟学生讲,恐怕都不合适吧,可能也会涉嫌违法,会使不雅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既然如此,广州市高三学生“一模”试题的出题人究竟为什么要出跟“艳照门”有关的试题呢?是让孩子们远离这个“门”,还是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建议高考出题部门应该向他们承诺,不出相关题目。这样,学校老师也就不会在“艳照门”问题上遭遇两难的尴尬了。

  [专家点评]

  不该将学生简单隔离

  吴亦明 南师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艳照门”事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这不单单是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的,甚至会使某些孩子的价值目标产生问题。有的学生去关注“艳照门”,已经不是出于单纯的好奇,甚至是很羡慕“艳照门”事件中的明星,去错误地模仿。这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于“艳照门”事件,家长和社会也不要过度紧张。类似“艳照门”这样的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长和社会应该从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角度出发,提高孩子们自身的识别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将孩子们隔离。

  快报记者 戎华

  “娇身冠养”、“新陈代谢”

  “艳照门”衍生新新词汇

  记者了解到,“艳照门”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一些学生们的热议话题,不少高中生用带有蓝牙功能的手机互相交换照片。

  家长们急了,却又无从下手。有媒体报道,近期拨打“12355”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的,几乎一半都是不知所措的家长,咨询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孩子看了艳照怎么办”。很多人希望学校能在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告诉孩子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却始终选择“低调处理”——“是否向学生谈及此事、如何谈,要听学校德育主任统一安排,不能贸然行动。”

  “‘很黄很暴力’和‘娇身冠养’成了我儿子的口头禅了!”李女士向12355热线专家心急如焚地说,自己一向关注娱乐界的动态,竟然听到12岁的儿子在打电子游戏的时候大喊“很黄很暴力”,儿子解释说这是最近学校同学们之间最流行的语言,除此以外还有“娇身冠养”、“新陈代谢”等由艳照门事件相关人物衍生出的“新新词汇”。

  李女士吃惊得不知如何应对。孩子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真没有想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不良影响竟会这么大。

  家长劝阻 考生犹豫

  “艳照门”波及艺考

  “当明星也挺危险的,没想象中的那么风光。”3月11日上午,在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招生考试报名现场,江苏考生周彦对记者说,她从一大早就开始了痛苦的思想斗争,犹豫这名报还是不报。

  3月11日是上戏表演、主持等热门专业进行现场报名确认的第一天。往年考生脸上清一色的兴奋和向往,被一些犹豫的情绪所取代,甚至还有家长赶来劝阻孩子报考。

  与往年艺考人山人海的场景不同,今年排队的人并不多,考生们几乎都能“笃悠悠”地按顺序报名。

  “我不想让孩子报考艺术院校,想跟着过来看能不能劝得动。”来自山东的家长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跟着女儿来是为了阻止她报考作最后的努力:“女儿从小喜欢唱唱跳跳,还特别向往当明星,本来我就不是特别赞成,但看她这么喜欢,就想由她去算了。”不过,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让罗女士再次萌发了不让女儿从艺的想法。“当明星有什么好?特别是女孩子,太容易吃亏,碰到这种事情,那可就一辈子翻不了身!我最想她当个老师,安安稳稳过日子。”罗女士告诉记者。看着女儿报完名朝自己走过来,罗女士又是皱眉又是摇头:“看来我以后有得操心了。”

  不单是家长心态受到“艳照门”事件的冲击,一些考生对踏上从艺之路,也由以前的狂热变成了犹豫。

  “要是踏进了演艺圈,就半只脚踏进了贼船啦。”江苏考生周彦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她说,自己报考的是音乐剧专业,但一大早起来还在犹豫来不来报名:“说实话,我原来挺向往万人瞩目的感觉,但是现在看来,当明星也挺危险的,没想象中那么风光。”

  网络让青少年轻易获取艳照

  “艳照门”质问青少年性教育

  “对明星私生活的窥视,其实是心里好奇,这可能是‘艳照门’引起这么大影响的根本原因。”心理咨询人员刘松燕认为。

  网络的发达,让不少青少年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那些照片,对此,刘松燕认为家长和老师不应只是单纯地逃避,而是有方法地进行疏导。“整个事件无疑是负面的,充满了欺骗、谎言和逃避,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确实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伤害,但同时也是一个性教育的良机,一个通过‘艳照门’事件来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性观念的良机”。

  有些家长认为尽快恢复平静,堵截艳照传播就可以了事,那其实是错了。“成年人、父母的行为,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果不对青少年加以正确引导,将会令他们对于性道德的观念误入歧途。”

  《南都周刊》副总编辑长平认为,“在尴尬中躲闪回避,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心智成熟的大人们,不必装得很傻很天真。要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人,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婚恋道德观。拍照的明星有在秘室玩的时候,也有努力工作的时候。理解和包容是一种美德,但盲目模仿是一种蠢行。”

  本版综合 戎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