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那一块小小的石碑
记下了就义的18岁叔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郑家祥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那一块小小的石碑记下了就义的18岁叔叔

  主流媒体

  倾情联动

  央视《共同关注》

  浙江 现代金报

  上海 上海青年报

  广西 南宁晚报

  安徽 新安晚报

  山东 半岛都市报

  四川 成都商报

  陕西 西安晚报

  云南 生活新报

  河北 燕赵都市报

  湖北 楚天都市报

  湖南 潇湘晨报

  贵州 贵州都市报

  福建 东南快报

  重庆 重庆晚报

  江西 江南都市报

  山西 三晋都市报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清理时发现,山下的乱草丛中,藏着一块墓碑,小小的,很不起眼,上面写着“郑家祥之墓”,并落有“安徽霍邱人 1930年秋”的字样。

  正是这块小小的石碑,留住了一位雨花台烈士的故事。昨天,合肥的解女士打来电话,告诉记者,郑家祥烈士18岁就牺牲了,但他有个侄子还住在合肥,已经79岁。通过她,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这位老人。

  ■寻亲播报——发自河北

  烈士孔繁蕤,卧底敌营送情报

  一门三英烈,他走得最早

  “我们老郑家,为革命牺牲的人太多了。”年近八旬的郑邦为老人告诉记者,郑家祥有两个哥哥,大哥郑伯甫,1934年在长征途中倒下了;二哥郑仲德,也就是郑邦为的父亲,被张国焘杀害。“他们全都有烈士证的,堂兄弟中,还有四个也是烈士。那时候一个带一个,我们老郑家的男丁几乎全都参加了革命。”

  受哥哥们的影响,1927年,年仅15岁还在读书的郑家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谁也没想到,他第一个被捕,成为家里第一个牺牲的烈士。

  1930年,郑家祥先后任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干事、部长、共青团芜湖市委书记。同年秋,被派往南陵工作。回芜湖途中,在黄基渡口的船上被捕,不久就被送往南京关押。1930年11月8日,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大哥为小弟立了块石碑

  在被捕后,家人曾经想救出郑家祥。大哥郑伯甫和另一名地下党制订了营救方案,结果没想到郑家祥被直接押往南京。两人又匆忙赶到南京,找到了老同学兼好友王振武,他也是一名进步人士,曾两次救过李克农。王振武在国民党的党政军财界都干过,人脉较广。王振武设法疏通,然而原本打算托的人在外地出差还没回来,执行枪决的警车就已经开了出去。

  “他说,没办法了,我们三个人只能去雨花台帮他收尸了。”含着眼泪,大哥找到了郑家祥的尸体,没法运走,就在雨花台的山坡下找了个地方将他葬了,下山后正好遇上个石匠在刻碑。大哥想想,还是立块碑吧,以后也好找。石碑很简单,材质也不讲究,却让后人知道了郑家祥的名字。后来,雨花台在建陵园时,清理发现了这块碑。

  花50多年整理父辈事迹

  葬了郑家祥之后,没几年,郑伯甫和郑仲德也牺牲了。家里只剩下妇孺,郑邦为老人说,“小辈五个,我是老大,父亲被杀害了,反动派还经常跑到家里来查,母亲只好带着我们逃难,出去四处要饭。当时最小的弟弟还不满一周岁,母亲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还要牵着三个。大伯家留下一个女儿,他们日子也很不好过。”

  郑家祥牺牲的时候才18周岁,还没结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郑邦为就立下一个决心,要梳理清楚家里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为此,他跑遍了父辈以前工作过的地方,拜访了很多以前和他们一起工作过的人,进行采访。当时还没有好的录音设备,就请对方签名确认。

  郑老说,他很想今年清明节时来南京看看。

  快报记者 孙兰兰

  17日上午,当获悉父亲骨灰安葬于雨花台,并且得到上级部门关怀时,现年72周岁的孔祥海一阵唏嘘,他是孔繁蕤的独生子,过往的岁月里,孔祥海一直在寻找着父亲。

  17日上午,记者找到孔祥海时,他正在儿子开办的一家玻璃厂上班。七旬高龄的孔祥海对于父亲的回忆,大多依据母亲的念叨。

  孔繁蕤,曾用名石崞。1918年出生于沙河县(今沙河市)田村。1937年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广西分校。1945年调保定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任少校参谋。194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情报工作者。他先后多次秘密到北平八路军办事处,将国民党内极为机密的重要情报交给叶剑英,并利用他负责的十多部电台,向中共中央、军委联络部及地下党组织,传递十一战区的作战计划、战斗序列、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9月下旬,孔繁蕤因“共党谍报案”在北平被捕。在狱中,特务们对他施以酷刑,要他供出其他成员,他宁死不屈。11月30日,孔繁蕤和一起被捕的丁行、谢士炎、朱建国、赵良璋被“专机”押往南京。1948年10月,蒋介石下达了杀害这5位共产党员的手令。19日,孔繁蕤等5位同志拖着沉重的脚镣,互相搀扶着,在敌人用刺刀组成的夹道上,一步一步地走向雨花台。孔繁蕤对敌人说:“你们今天杀害了我们,全国的民众会向你们清算的!”

  孔祥海始终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父亲参军时,我还在母亲腹中。等我生下来时,父亲已赶到上海。”所以,孔祥海的乳名是“上海”,他说这是对父亲怀念的方式之一。小时候的孔祥海一直靠母亲的回忆在想像着父亲的样子,直到他12岁时,有关方面派人找到他们家,孔祥海才知道父亲已经离开人间,父亲是个英雄。

  1983年,孔祥海第一次赶到雨花台,这一次他携妻子和长子而来。忆及往事,孔祥海双眼湿润。最近一次的探望是1999年,这一年的清明,孔祥海携带三代赶赴雨花台扫墓,“彼时彼刻,我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整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另外一个就是希望借助媒体或有关单位将‘五烈士’的后人组织起来,聚在一起,让我们互诉一下衷肠。”

  据《燕赵都市报》

  孔祥海老人拿着父亲的照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