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大陆第一批试管婴儿今年20岁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大陆第一批试管婴儿今年20岁了
  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在北京呱呱坠地,她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中国试管婴儿第一例的标签。同一年的6月5日和6月7日,第3例和第4例试管婴儿章皿星和罗优群,在湖南长沙出生。两人之前,北医三院还在5月27日诞生了第2例试管婴儿,因不愿意暴露身份,多年来已和医生失去联系。

  郑萌珠、章皿星、罗优群三人,因此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三个已知最早的身份公开的试管婴儿。

  如今,20年过去了,日历翻到2008年,伴随着这三个试管婴儿20岁生日的到来,医学界也迎来了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大陆成功应用2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20年里,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经历了怎样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过程?三个最早的试管婴儿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而围绕着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有着怎样喋喋不休的争论?

  开腹取卵体外受精成功

  87岁的张丽珠缩在一张沙发椅上,头一点一点,打起了瞌睡。这是2008年2月26日的上午,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应用20年研讨会的最后一天。

  现场台上嘉宾在演讲,台下这位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老人精力不济,进入了梦乡。“小心别着凉。”一旁的人推醒她。张丽珠不好意思地笑了:“岁数大了,爱犯困。”

  就在一天前,在北医三院举行的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二十周年庆典上,张丽珠重逢了那个由她亲手“制造”出来的生命——20岁的西安西京大学英语系学生郑萌珠。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的出生,标志着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大陆首次获得成功,也使当时已67岁的张丽珠赢得了“试管婴儿之母”的称谓。

  北医三院是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研究的先锋。现任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的刘平回忆,当时,北医三院联合湖南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向卫生部提出申请,明确提出要做试管婴儿,并且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在此期间,外国专家应邀来北京,给十多对中国年轻夫妇做试管手术,但是没有一例成功。后来两位美国专家带了全套医疗器械又去了广州,做了15例也全部失败。但是,这些没有打击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继续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决心。

  张丽珠认为,外国专家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使用的腹腔镜的方法不对路。“中国的不孕病人,多数是因结核病造成,达30%,表现为盆腔粘连,卵巢不能暴露,用腹腔镜根本看不见。我就改变了策略,决定在开刀进行卵巢修复的同时,开腹探查、取卵。”

  可是,当时医护人员对卵的认识少得可怜,那时教科书上画的是猪卵。第一步是得在国外文献中找出什么是人卵,然后再从显微镜下对比寻找真实的卵。

  张丽珠胆子大。手术过程中,一边开刀修复输卵管,同时用手触摸到卵巢的卵泡所在,凭借手感用针刺进去,抽取卵泡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容器,就把盛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杯里。

  刘平是张丽珠当年的骨干助手,“卵很娇嫩。我抱着放卵泡液的保温杯,从手术室小跑步穿过操场,跑大约十几分钟,赶紧趁着‘新鲜’送到组织胚胎教研室,让他们找卵。”

  在找到第13例的时候居然就找到卵,并且完成了体外授精。1987年,张丽珠一共对32个不孕患者进行了胚胎移植,其中2人在这一年成功怀孕。来自甘肃礼县的民办教师郑桂珍成为幸运者。

  剖腹产那天来了一屋记者

  1987年,郑桂珍37岁,结婚近20年,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她四代单传,家境相对富裕,丈夫左长林是招赘,所以孩子以后也姓郑。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孩子总是感觉不完整。”

  有个自己的孩子!这个简单的愿望让郑桂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奔波在全国的各大医院。一个在西安认识的病友有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节目,节目中提到北医三院正在开展试管婴儿研究,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郑桂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郑桂珍颠簸了3天3夜,1986年辗转来到北京找到了张丽珠。

  幸运的是,郑桂珍在取卵手术后,1987年6月16日体外授精成功。1987年6月26日,医生把受精卵用特殊管子送进郑桂珍体内,7周后妊娠。B超显示出直径2厘米的胎囊胚胎及原始心脏搏动,其后整个妊娠过程顺利。

  1988年3月10日清早,张丽珠走进手术室,却被眼前的热闹情景吓了一跳。“来了好多记者,把手术台都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我一看有些担心,万一这孩子出来是个豁嘴或者畸形,这可怎么办?”那时,第一例试管婴儿究竟会是什么样,连张丽珠心里也没底。

  郑桂珍的剖腹产手术很顺利。上午8点56分,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女婴出生了。“3900克,52厘米”。郑桂珍接过孩子一抹幸福泪,号啕大哭。

  后来成了“战地记者”的新华社唐师曾当时也在产房,他让脱下手术服的张丽珠抱着已经清洗了一遍的婴儿,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67岁的张丽珠低头看着怀里已经熟睡的孩子,露出了慈爱的笑容。次日,唐师曾拍摄的这张照片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试管婴儿手术呈现商业化

  紧接着,第2例试管婴儿5月27日也在北医三院出生。

  这一年是大陆试管婴儿的发端,也是一个爆发期。同课题的另一个协作单位湖南湘雅医院的卢光琇大夫,也采取开刀修复卵巢同时取卵的方法,同样造人成功。在1988年6月5日和6月7日,分别产下一女一男两个试管婴儿。其中男婴还是中国首例“赠胚”婴儿。“当时是两对夫妇在湘雅医院同时做,但是年轻的没有成功,因为胚胎的储存在当时还有问题,年纪轻的夫妇就把剩下的胚胎赠送给了年纪大的夫妇,结果年纪大的怀孕成功。”

  而另一个协作单位协和医院就没这么幸运,因为采用国外的腹腔镜技术,没有一例成功。相反,北医三院和湘雅医院用“土方法”,使得大陆在开展这个项目仅仅4年之后,就取得了突破。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廉颖介绍,目前的试管婴儿技术和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取卵体外授精、单精子注射等方法的基础上,试管婴儿手术的辅助技术近10年也有了很大发展。既可以“冻融胚胎”、还可以“三冻(冻精子、冻卵、冻胚)”。“现在抽取卵泡液手术已不用开刀。从1989年开始,B超下阴道一根针的方法取卵成为常规。”

  2008年3月10日,试管婴儿手术在中国大陆成功应用整20年。据卫生部统计,从1988年到2004年,中国大陆约有1万多例试管婴儿出生。而目前,全国每个省都有生殖中心,有国家正规资质的试管婴儿单位138家,他们能够制造的试管婴儿总量应该相当可观。

  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张丽珠教授说:“有一点毫无疑问,中国试管婴儿在世界的比重正在快速增加,而且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如今,年事已高的张丽珠只在天气好的时候才下楼转转,平时就呆在家里整理资料写回忆录。不知不觉20年间,试管婴儿手术在国内从无到有,已经呈现出商业化的热闹场景。

  两个女生一个男生各有各的人生选择

  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在北京呱呱坠地,她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中国试管婴儿第一例的符号。同一年的6月5日和6月7日,第3例和第4例试管婴儿章皿星和罗优群,在湖南长沙出生。

  郑萌珠、章皿星、罗优群三人,因此成为目前大陆已知最早的公开了身份的三个试管婴儿。如今,他们20岁了。20年后的今天,3人同时进入了大学读书。郑萌珠在西安西京大学英语专业,章皿星在湖南师范大学金融专业,罗优群在湘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郑萌珠:我不过是在试管里呆了几天,有点高科技含量罢了

  2月24日,郑萌珠应邀来北京参加大陆生殖辅助技术应用20年研讨会。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刘平说:“郑萌珠10岁的时候曾经来北京参加了庆祝活动,但是15岁的时候请她来,她就拒绝了。这次为了让她来,我反复给她打电话做动员,才说服她。”

  说起20年前女儿的出生,郑桂珍很爽快,她说自己从没因为女儿是试管婴儿而感到不舒服:“怎么会呢?孩子是自己的,看到她健康成长,学业有成,我们都挺高兴。做父母的,不都希望这样吗?很多人说我们家是‘铁树开花’,可是你想想那些没孩子的,想要孩子得不到的,比咱们可痛苦多了!”

  38岁得女,夫妻俩对孩子十分疼爱。郑桂珍一直带郑萌珠到4岁才去上班,后来郑萌珠也一直在妈妈任教的小学读书,上了初中高中,左长林又一直早接晚送,直到郑萌珠考上大学。目前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女儿一个人在西安,媒体的打搅无法让女儿安心读书。

  而另一头,在西安,半年多的大学生活,郑萌珠看起来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同龄人已经没什么区别,她说话幽默,喜欢和人“呛”,有点男孩子气。问她有什么爱好,她答:“吹口哨算吗?”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毕业后去哪里发展。

  罗优群:让我这个试管婴儿再“制造”出另外一个试管婴儿

  和郑萌珠相比,20岁的常德小伙子罗优群对自己的身世更加不设防。

  15岁那年,罗优群和父亲及湘雅医院的卢光琇大夫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说:“我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从我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一次去学校报到,都有记者找到学校采访,我的同学和老师,没有一个不知道我是试管婴儿,于是我更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了。也没有觉得不方便。我就生活在公众的关注下,从来没有忐忑不安。”

  罗优群的父母住在常德一个普通的小区。父亲罗志元说:“罗优群这孩子挺让大人省心的。学习功课都不错,基本都在80多分,这次寒假回来告诉我还拿到了奖学金。也不乱花钱,以前我们每个月给他500元生活费,他自己都知道节约,最近物价涨了,才给加了些路费。”

  今年6月,罗优群将进入大学实习阶段。这个在湘南医学院学习的孩子作出了一个选择。“我即将进入卢奶奶的生殖研究所实习,又重新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我自己的愿望,就是将来能从事试管婴儿研究。那个时候,一个试管婴儿再‘制造’出另外一个试管婴儿,这一定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

  章皿星:我希望尽量过一种低调和安静的生活

  3个人中,只有20岁的长沙姑娘章皿星坚决地拒绝了采访,这个目前在湖南师范大学金融专业读书的女孩子在短信中说:“很抱歉,我不打算接受采访,我希望尽量过一种低调和安静的生活。”

  和章皿星有过接触的人说,章皿星从小开朗活泼,是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阳光女孩。

  20年前,是卢光琇赋予了章皿星生命,也让章如龙、虞静文这对多年求子不得的长沙夫妇喜得千金。“我们夫妻当时年近40岁,结婚9年一直都没动静。”1987年10月14日,卢光琇取虞静文的卵子和章如龙的精子经体外受精培育出3个幼胎,植入虞静文的子宫。1988年6月5日,虞静文在湘雅医院顺利产出一个2250克的女婴。这名在玻璃皿中培育出的试管婴儿,取名章皿星。

  长大后的章皿星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对卢光琇特别有感情。每年大年三十,她会买上一束鲜花,给卢光琇拜年。章皿星初中时的班主任介绍,章皿星勤奋、朴实、上进,特别是语言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英语和语文成绩相当好。开始任课老师并不知道她是一个试管婴儿,不过细心的老师对皿星的名字满怀好奇,慢慢才知道,她之所以取名章皿星,也是取从试管里成长起来的希望之星的意思。

  而章皿星本人,是在1998年10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年她去参加湘雅医学院生殖工程研究室的纪念活动,才似懂非懂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据《南都周刊》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