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买ST盐湖狂赚3000万追踪
(上接A17版)
惊人巧合的时间之窗
流通股东
前两位乃夫妻?
2006年10月,S*ST数码还处在四季度如不能扭亏将面临退市的窘境,公司高管与光彩四十九、西部矿业、西钢集团等展开接触,均重组无果。股价进入11月后,从11月1日的5.03元/股跌至11月30日的3.55元/股。
12月5日,S*ST数码宣布重组,开始停牌。包括任淮秀和陈蓁蓁在内的目前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此前的两个月里成为S*ST数码股东的。
2007年10月15日,S*ST数码重组聘请的树人律师事务所发布的《关于青海数码网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暨注销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受让股份之补充法律意见书》上透露了S*ST数码在停牌前六个月内数码网络及关联方、重组方及关联方等买卖数码网络股票的情况。
经查询,2006年下半年,S*ST数码重组谈判关键时刻,共有八起关联方进行股票关联交易。其中包括,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配偶徐红于2006年8月7日买入数码网络股票,并于11月1日卖光;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汪贵元配偶马贞敏于2006年8月7日买入数码网络股票,并于11月1日卖光;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配偶范海燕于2006年10月20日买入数码网络股票,并于11月1日全部卖出。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所有的三个人(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配偶徐红、盐湖集团高管汪贵元配偶马贞敏、中化集团总裁刘德树配偶范海燕)不论是哪一天买的,他们都统一在2006年11月1日这一天全部卖出了,而在他们卖出之后数码网络的股价崩盘式下跌。一位市场人士认为,这个行为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三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分析预测到S*ST数码可能下跌,然后卖出;另一种可能是这三个人同时得到了通知,知道了数码网络的股价马上会暴跌,于是她们同时在最佳时间卖出。
一位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的教授告诉记者,任教授的夫人确实是建设部城建司的副司长,名字叫陈蓁蓁,两人早年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另一位跟任合作过项目的学者证实,任的妻子确实在建设部城建司工作。这也得到了建设部一位与陈相熟的司级官员的印证,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的丈夫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教授。
几经周折,记者通过二人的身份证号查证,两人身份证地址一致。
记者致电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她否认持有ST盐湖。记者问:会不会是您丈夫拿您的身份证开户?陈蓁蓁说:“我不清楚,我从来没进过股市。”记者问:那为何账户是您的名字?回答是:“我不知道,我股市没有资金账户,我连股市都没进过,不知道,不清楚。”
记者接着致电ST盐湖证券事务代表陈素英,她说,公司前两大流通股东并未跟公司有过接触。
公开资料显示,任、陈夫妇都是2006年第四季度进入S*ST数码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在当时该公司重组还没有明朗、濒临退市的时候,二人坚决杀入,分仓持有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业内人士质疑买入动机
作为名校投资系的主任,任淮秀在2006年四季度S*ST数码即将面临退市的情况下,在其身上押宝800万元左右。在此后漫长的一年多时间没有理会任何消息变化和股价变化,成就了今天的千万身家。
2007年12月30日,S*ST数码公告称,盐湖钾肥大股东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对其进行重组。
2007年7月16日,S*ST数码股改方案亮相后复牌,股价在连续四天涨停后继续停牌。
今年2月5日起,公司名称由“青海数码网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后,ST盐湖已由信息科技转为钾肥资源上市公司。
能预知到乌鸦变成凤凰,这是所有投资者梦寐以求的,3月13日,记者试图就其投资思路对任淮秀进行采访,但被拒绝。
在此之前,任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披露过操作思路,“2006年下半年,我开始寻找新目标,发现ST数码的股价才5元附近,而整个市场平均股价在15元,我判断这只股票应该能涨到10元,于是就以玩玩的心态买了一点。作为ST股,市场对其一直有重组预期,但公司股价突然暴跌,连续跌停后,公司还否认重组传闻。凭经验,我认为里面很可能有猫腻。股价连续跌停,成交量却在放大。我就不断加仓,加倍买,跌一个数量级,再加倍买,金字塔形,跌一块我补一块。”
在第四季度,任教授凭此思路一口气买下了101.54万股,一跃成为第一大非限售流动股东。
一位资深证券业研究人士向记者提出质疑:“正常情况下,理性的投资学教授怎么会单凭盘面分析和市场传闻重仓一只即将退市的*ST股,2006年下半年包括借壳券商传闻的股票很多,为何凭盘面因素就敢重仓买入这只*ST股?‘理性’支撑因素到底是什么?”
“2006年11月2-3日连续跌停的时候根本没有量,只有跌停打开的交易日才放量,这个属于正常情况。并没有出现交易异常,而重仓即将退市的ST股,风险极大。”某券商人士说。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