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江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6位传字辈昆曲大师唱段成孤本
· 32所高校
招11240人
· 又有四名烈士亲人打来电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1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16位传字辈昆曲大师唱段成孤本
俞晓翔 制图

  兰花指原来有没有?倒茶该往哪个方向倒?这要到一批神秘的昆曲资料中去找

  16位传字辈昆曲大师唱段成孤本

  昨天,记者从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获悉,该院抢救、修复了一批上世纪80年代昆曲音像资料,其中既有“传”字辈的昆曲折子戏,还有昆曲教学资料,为昆曲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也让人们了解到一系列细节:原来兰花指最初是一字指,倒酒如果反手,就是给死刑犯倒的……

  晁岱健给记者播放了一段《牡丹亭》,戏中的人物长长竖起一根食指,时而指这里,时而指那里。“你看,正宗的昆曲是不用兰花指的,而是用一指。以前,昆曲艺人的戏服都是粗布做的,它们常常甩不开,所以,艺术家们唱戏的时候,就用小指和无名指捏住衣袖,以控制袖子不让它们落下来。现在,昆曲艺术家们穿的戏服都是绸子做的,它们很柔软,还可以服帖地叠在手腕上,也就把一指改为了兰花指。”

  兰花指

  后来才有

  揭秘

  昆曲《牡丹亭》剧照资料图片

  抢救

  16位大师唱段成“孤本”

  据了解,清末昆曲开始没落。北京和昆山、南京等地的昆班力量渐次瓦解。为了延续昆曲的“香火”,昆曲老艺人们在苏州成立了昆剧传习所,不仅不收学费,还管饭,40多个贫家子弟应召入所习艺。若干年后,人们把他们称为昆曲传字辈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字辈艺术家们全国仅剩16位艺术家,平均年龄都已经在70岁以上了。

  为了留下传字辈艺术家们的拿手戏,江苏省文化厅把16位大师召集在一块,花巨资买了两台进口录像机。“传字辈艺术家们都非常投入,他们穿着戏服,化着妆,唱念做打一点也不含糊,而且拍摄是采用从上到下整体拍摄的手法,现在想学戏的人一看就懂一看就会。”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晁岱健说,随着岁月的流逝,传字辈老艺术家们相继辞世,如今只剩下倪传钺一人了,那些录像资料现在竟然成了孤本,就连国家档案馆都没有这么齐全。

  “这些传统的录像带太娇贵了,它们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保存,而且寿命只有30年左右。”晁岱健手指了指那些传统的录像带,摇摇头,一脸苦笑。

  原来,当年录好传字辈大师们的拿手戏后,这些录像带就被放在仓库内。由于那时候仓库比较潮湿,等他们发现的时候,这些录像资料有的已经开裂,有的发霉了,现在虽然有DVD光碟,但要实现转换不容易。为了让这些音像资料流传下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专门为此成立了课题,并报国家档案局批准。

  “我们目前已整理出9盘,共30出传字辈表演的经典折子戏。”晁岱健说。

  倒茶

  正手还是反手

  “在昆曲中,倒茶倒酒一般情况下都是正手倒的,那样有礼貌,同时可以体现出对客人的尊敬。但是给死囚犯倒茶倒酒,却用反手。”晁岱健边说边做姿势和记者演示,他说,古代死囚犯都戴着枷锁,他们心想反正都是将死之人,还不如放手一搏,往往会使劲向倒茶者撞去,如果是正手倒茶,倒茶者的目光都在茶里,会很容易被撞到要害,而反手倒茶,倒茶者可以斜眼关注犯人,就算被撞,也可以躲过头这样的要害部位。

  快报记者 胡玉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