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魅妆
· 学习巴菲特
· 坚持爱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接受最先进思想的熏陶,他们的命运,常常让新中国的领导人牵肠挂肚;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长时间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这群二战时期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国共产党先烈及高级干部的子女。

  挖反坦克壕

  11月15日,德军又向莫斯科发动了第二次疯狂的进攻。按照上级命令,作为莫斯科后方的伊万诺沃,动员全市人民在城外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国际儿童院的保育员以及大班、学龄班的学员们集体出动,修筑反坦克壕。

  按规定,反坦克壕要挖3米深、2米宽,一面呈坡形,一面为垂直。每人每天的指标是挖2立方米,未成年的学生们定额为1立方米。

  虽然大部分学员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是这样强的体力活毕竟没有干过。

  11月底的伊万诺沃天寒地冻,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多度。

  孩子们扛着丁字镐、铁锹来到了干活的地方。由于没有经验,许多人都是铆足了力气,抡起铁镐砸向地面。但是,由于气温太低,地面整个冻成了一个厚厚的大冰床,简直像是用水泥浇注的一样坚硬。冰屑飞溅后,只留下一个白点而已,而抡镐的手臂却被震得发麻。一些女孩子手中的工具都被震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完成1立方米的任务实在太难。而且,他们干累了又不能休息,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冻得受不了,只好咬紧牙关连续干下去。

  为了加快掘进速度,保育员们找来了钢钎。于是,大家先用它在地上砸出短短的一条缝,再用丁字镐延深,然后是用铁锹铲土块。

  铁钎砸冻土这活最苦,但男孩子们总是抢着干,尤其是刘允斌。不久,他的虎口就被震裂了,鲜血从伤口处沁了出来。但他没有告诉别人,只用手帕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劳动。他心想:“红军战士在前方流血牺牲,我们碰到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奋斗了一个多月后,一排高质量的反坦克壕终于完成。军事委员会领导对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师生出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

  莫斯科保卫战的捷报传到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大家欢欣鼓舞。不久后,又接到了上级通知:由于形势好转,原先将儿童院师生疏散到塔什干的计划被取消。虽然这个消息表明儿童院所受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但这对于师生们来说,却是另一个坏消息——由于当初接到疏散的命令,因此没有为在这里过冬做准备。而现在,严寒已经来临。

  由于顿巴斯、乌克兰、高加索等煤矿、石油和粮食基地全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各种燃料严重短缺。交通运输全部改用木柴代替煤和石油,优先保障军队系统,而机关、学校的冬季供暖基本停止,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也不例外。和平时代,国际儿童院的宿舍和教室总是烤得暖暖和和的,但是现在全都成了冰窟窿。学员们的手脚上因此都生了冻疮,手指头个个肿得像胡萝卜一样又红又亮。

  为了抵御严寒,赵施格找到了好朋友——同班同学、南斯拉夫男孩拉津·斯巴达克和比他们大3岁的保加利亚男孩布拉戈伊·卡萨博夫,3个人一通商量后,决定每天早上练习长跑。

  第二天一大早,3个男孩子从被窝里爬出来。他们戴上手套,上身穿外衣、下身穿短裤、脚蹬毡靴走下楼,环绕着宿舍跑开了。跑了几圈后,他们就从路边捡起积雪,回到宿舍用它来擦身体。然后再下楼跟其他学员一起做早操。

  不久,儿童院的医生知道了三人的情况,把他们叫到了医务室。男孩们以为会受到批评,没想到,大夫很赞成他们的想法。

  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后,他们的做法也被其他孩子仿效。此后,即便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摄氏20多度,这群意志坚强的孩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独特的锻炼方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