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600元从江苏买来“假水晶” 哪知竟是价值连城夜明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600元从江苏买来“假水晶” 哪知竟是价值连城夜明珠
  凭条短信两月诈骗80万

  “我叫王伟,我的银行账号是×××,请速汇钱”

  凭条短信两月诈骗80万

  李广岭和他收藏的夜明珠 邱琦 摄

  “

  关于夜明珠,中国正史、野史中有太多的传说,如慈禧太后死后口中所含的夜明珠,东陵大盗孙殿英开棺之后光亮耀眼,暗夜百步之内可见毫发。但现实生活中夜明珠是否存在?郑州奇石收藏家李广岭偶然以600元的价格得到一块“假水晶”,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它发光的秘密又在哪里?夜明珠种类又有多少?现价如何?

  ”

  仿佛一切都是注定的。

  在郑州北郊的家中,回忆起26年前的奇缘,李广岭从容淡定,仿佛刚刚发生过。

  26年前,李广岭开始做眼镜加工生意,喜欢用水晶石制作眼镜片,因为水晶石硬度大,耐磨,耐腐蚀,用它制作的眼镜片经久耐用,很受人们的欢迎。因此,他需要经常到广东、江苏出差,购买大量的天然水晶石原料。

  经常接触水晶,让李广岭对观赏石逐渐了解,30多岁的他开始收集各种奇特艳丽的观赏石,作为业余爱好。

  这个爱好,成就了他的一段奇缘。一天,他刚出差回来,江苏武进县魏村的一个客户给他打来电话,说花600元买了一块水晶石,谁知道回家后用刀切下一小块儿,发现硬度不够,比水晶软多了,显然是上当了。

  客户觉得做了冤大头,毕竟当时的600元不是小数。他知道李广岭收藏石头,就问他能不能当做观赏石买下来,哪怕少一点钱也行,这样可以让他少赔一点。

  李广岭起初有点犹豫,毕竟这块假水晶造型上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从收藏角度来讲,意义不大。

  但客户说,虽然造型不好,但它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晚上能够发出牛乳般的光亮来。

  石头会发光?这个“奇特的地方”一下子吊起李广岭的胃口,收藏了这么多的石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

  不管怎样,先去看看再说。李广岭立即坐上火车,连夜赶到江苏省武进县。在一家破旧的旅馆里,他见到了这块奇怪的水晶,墨绿的颜色看上去很舒服,透明半透明地呈元宝状,大约有两公斤多重。

  这块水晶能发光?李广岭有点不相信,由于是白天,无法验证。他就用旅馆的被子把水晶蒙起来,躲在被窝里看,果然有影影绰绰的光影出现。

  李广岭当即用原价买下这块假水晶,坐上火车带了回来。

  六百元买块神秘的“假水晶”

  带回家中,李广岭仔细测量了这块假水晶,发现它长19厘米,高10厘米,厚也达到了10厘米,而重则达到了2418克。

  这究竟是一块什么东西?一遍遍地把玩,李广岭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一直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

  半夜里,李广岭忽然被一抹神秘的光亮晃醒,迷迷糊糊地坐起来,竟然发现床头桌上的假水晶通体透亮,发出乳白色的光芒,在暗夜里美丽异常。李广岭兴奋起来,立即跳下床,凑近仔细看。为了验证光亮的强度,他找来一份报纸,凑到假水晶前看,10厘米内竟然可以清楚地看报纸。这个发现让李广岭激动万分,他反复试验,发现在10米远处同样可以看到光亮。

  太神奇了!李广岭彻夜未眠,收藏了这么多石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特的。但别的石头不会发光,它怎么会发光呢?这里面一定有玄机。这个突如其来的疑问让李广岭吓了一跳,因为他曾经听说过,只有含有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石头才会发光,难道这块水晶含有放射性物质?

  这个担心让李广岭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把石头藏进抽屉,长时间不敢去碰,怕发生意外。但好奇与疑问常常萦绕心头,他决定还是弄明白为好。为了安全起见,他先到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做了鉴定,结果并没有发现放射性元素。

  李广岭这才放下心来。他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如果物体中含有磷,遇到潮湿天气,物体自身就会发光,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李广岭请人进行了化验,并没有发现假水晶里面含有磷的成分。这就奇怪了,莫非里面有一种更奇特的成分让它发光?

  莫非它是一颗夜明珠?恍惚间,李广岭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他曾经听说,孙殿英东陵盗宝时,发现慈禧口中含有一颗夜明珠,它的光亮照耀得百步之内可看见慈禧的头发,也正是这颗夜明珠,使得慈禧尸骨不化,打开棺材还像刚睡着了一样。(孙殿英交代,此夜明珠被他送给了宋美龄,后李广岭拜访清室后人爱新觉罗·恒懿时,曾谈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宋活了一百多岁,不知是否与该夜明珠有关。)

  如果真是夜明珠,岂不价值连城?《慈禧陵墓被盗案》曾载:慈禧藏宝单所有珠宝中有一颗夜明珠,时价为1080万两白银;到宣统元年,涨了10倍;而到了民国元年,则已涨了100倍;现在已无法确定其实际价格了。

  李广岭切下一小块来,找到北京大学宝玉石鉴定中心的专家,请他们做鉴定。专家们仔细端详了一番后告诉李广岭,这是一块萤石,萤石本身并没有发光的特性,但在紫外线灯光照射下,却能够发出荧光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块真正的夜明珠。

  但接下来的鉴定,让专家们大为吃惊:这一小块儿萤石的确能在夜里发出乳白色的夜光;用手搓几下,夜光更亮,可以看书看报;如果经过光源照射15分钟,能在72小时内继续发光;专家们又尝试着把它在开水中加热到100℃,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萤石则发出耀眼的光芒,通体透亮。这样的鉴定,让专家们相信,这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假水晶”究竟是何方神圣

  原是价值连城的萤石夜明珠

  虽然鉴定出这是一块无价之宝,但宝玉石专家们更关心的是,这块无价之宝发光的秘密究竟在哪里?1995年,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山大学等三所高校组织专家重新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检测表明,该夜明珠主要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占到了比重的95.25%,是一种发光物质,它发出的光是一种磷光(指能用眼睛看出,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发光”),不同于一般萤石的“荧光”(指很快消失的“发光”),主要原因是其里面掺杂了稀土元素,改善了其发光性能。

  这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成为夜明珠。世界萤石总储量为9.35亿吨,中国就占了35%,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内蒙古等地。专家指出,只有含有稀土元素,而且稀土含量“恰到好处”的萤石才可能成为夜明珠。

  检测同时发现,该夜明珠在自然光、日光灯、紫外线、X射线和高速电子束光激发下均可发光。发光强度与光源的波长、光源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短波光源紫外线、X射线激发时发光强度最大,日光和自然光次之,钨光灯最弱。

  专家探寻夜明珠发光的秘密

  夜明珠

  作为第一个发现的萤石夜明珠,李广岭的无价之宝顿时吸引了世界各地珠宝爱好者的目光。

  李广岭也随后与深圳市福田区一典当公司签订拍卖协议,由该公司运营这块夜明珠拍卖事宜,先付李广岭30万元定金,拍卖100万元以内归李广岭所有,100万元以上部分双方平分。

  随后曾传出文莱国王派代表前来购买,因1800万元人民币价格未谈妥;两年后,李广岭才得知典当公司以4000万元人民币卖出,接着买主又以1800万英镑转卖给一名法国收藏家。

  当他找到典当公司要钱时,该公司领导已经卷钱潜逃。虽然李广岭只得到了30万元的定金,但他的无价之宝卖了1800万英镑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加之破解了萤石夜明珠发光的秘密,寻找夜明珠的人逐渐多起来。

  李广岭自己也经过5年的努力,在一个偏远的山沟里、废弃数十年的萤石矿洞里找到几块夜明珠原料,并磨制成12颗夜明珠,其中最大的一颗重达14350克。

  据《东方今报》

  1800万英镑

  售价引发寻宝热

  “我叫王伟,我的银行账号是×××,请速汇钱”。靠着向随机的手机号码发这条简单的短信,犯罪嫌疑人詹某竟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敛财近80万元,而他的落网也颇具戏剧性,着装寒酸的他连续两天在广州天河城某金店里大肆购买价值近30万元的金条,商场怀疑其盗刷他人信用卡而报警,民警盘问调查后发现了真相。

  戏剧落网

  着装寒酸狂购金条

  “他当时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蓝色西服,衣服上还落有明显的灰尘,头发乱七八糟的,拎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回忆起上周五晚上詹某买金条时的情景,天河城某金店店员阿华说,进店之后,詹某先是在柜台巡视了一圈,接着就直接购买金条,“他一口气买了价值12万元的金条,而且刷起卡来毫不含糊,刷完卡直接把金条往包里一塞,头也不回就走了。他前一天已经来过一次了,一出手就买了18万元的金条”。阿华怀疑他是偷了别人的卡盗刷购物,于是把情况向当班经理汇报,当班经理随即报案。

  民警立即找到了詹某,以保护金条安全的名义请他回天河南派出所“坐坐”。

  骗局曝光

  民警逼问套出案情

  据记者了解,詹某被带到派出所后,表情明显不自然,当班民警最初判断他是偷盗他人的银行卡,并紧紧追问他买金条的巨款从哪里来,詹某先说是自己做生意赚的,但说不出具体什么生意,又改口说是朋友给的,三番五次改口后,他终于承认买金条的钱都是他骗来的。

  然而真相却让民警大吃一惊,据詹某交代,自己是用手机短信诈骗的方式敛得巨财,先用一个假身份证在银行开户办一张银行卡,同时给账户绑定短信通服务,只要账户一有变动银行就会立即发短信通知,接着就是最原始的手法,买了五六张神州行的电话卡朝陌生的号码发短信,内容异常简单“我叫王伟,我的银行账号是×××,请速往里汇钱”。谁会傻得朝一个不认识的账号里汇钱?当民警去詹某租住的出租屋搜查,发现他的银行账号上还有近50万元的赃款,他们这才信以为真。

  糊涂人多

  收到短信误认催债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傻到平白无故给一个陌生账号汇钱?在詹某的骗局曝光后,侦办此案的民警分析说,当受害者收到短信时正好有一笔债务要归还时,有可能稀里糊涂地不核实对方的身份就朝陌生的账户里汇钱了。针对这种分析记者发现,这种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骗术却真的管用,近一个月内在浙江已经有两个糊涂的受害人曝光。据《新快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