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写着:陆游、杜甫、诗圣;挺起不屈的脊梁……
温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和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常常引用诗句,引经据典。所引诗句有古人的,有现代的,大多是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如泰戈尔、林肯)。诗言志,歌咏言,他常以诗句来抒发情感,表明志向,用来阐释道理,表达立场,有时也用来欢迎客人,酬答贵宾。
在这些所引诗句中,最让人触动的,同时也是引用最多的还是表明自己为政志向的古诗。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总理说出这些诗句时的神态是严肃庄重的,一字一顿,沉郁有力,语调中饱含感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等诗句,集中展现了他的胸襟与抱负的同时,清晰地传达出他务实亲民的执政理念。
今年温总理记者会上,关于民生,他将会重点谈到什么?关乎未来,他将会描绘哪些蓝图?兴之所至,他将会表现什么神采?妙句水流,他将留什么精彩瞬间?文思泉涌,他将说什么传神之语? 情到浓处,他又将会引用什么诗文?……
温家宝借古治今的政治情怀
召远在修近
闭祸在除怨
2007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他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出处与释义]“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除怨:消除民怨。大意为: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2007年两会上,温总理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表明了总理对于中国经济局面居安思危的态度。
[出处与释义]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按字面意思理解,表面上看起来平安无事,实际上却隐藏着难以预料的忧患,由于没有先兆,很难防范,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是为大患。
去问开化的大地
去问解冻的河流
在2007年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温总理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引用如此诗句,表达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抱负,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所肩负的责任和义无反顾的承担,表现出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必胜的信心!
[出处与释义]诗句来自于艾青的诗句《窗外的争吵》。在诗中,艾青描绘了两个人的争吵:一个是春天,另一个是冬天。春天说,“大家都在咒骂你/整天为你在发愁/谁也不会喜欢你/你让大家吃苦头”。冬天说:“我还留恋这地方/你来的不是时候/我还想打扫打扫/什么也不给你留”。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2006年,温总理答《泰晤士报》记者问时曾引用六段诗章作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其中的一段。
[出处与释义]这副对联出自清末名臣左宗棠之手。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2007年3月16日会见中外记者时,温家宝提醒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温总理提到这个典故,是想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搞好与群众的关系,拉紧干群之间的纽带对于做好任何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出处与释义]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一国之君,就好像船一样,百姓就好像水一样。水能推动船行走,也能颠覆船,使它沉没。
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5年两会,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借用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梵文诗句,阐释他和中国政府对和平的期盼与追求。
[出处与释义]《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哲学典籍《吠陀》的最后一部分,数量约有200多种。《吠陀》是印度上古时期的文献总集,是印度宗教、哲学、文学、文明的基石,历来被认为是印度教最古的经典。《奥义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印度几百年间许多思想家的各种哲学及宗教观点,如轮回解脱、梵我关系,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4年两会,温总理说:“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与释义]此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将克服困难,一路向前。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两会前夕,温总理在北京看望政协经济界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了汉代政论家王充的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用以说明自己关注民生的施政理念。
[出处与释义]出自王充的《论衡》,意思是:想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子下面;想了解政绩有何缺失,人要深入民间草野。
心中为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遭受洪灾。在看望灾民后,温总理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出处与释义]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全诗: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温总理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出处与释义]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诗中表明了他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全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是林则徐本人最喜欢的两句。
温总理的诗
仰望星空
2007年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温总理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2007年9月4日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