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如何看待“审计署也有问题”
· “张茵们”担不起“兼善天下”之重
· 重要的是弱势群体表达能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如何看待“审计署也有问题”
  ■靶心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财政部已经完成对审计署的审计,面对记者“审计署是否也被审出了问题”的提问,李金华笑着表示,“当然有问题,现在哪个单位没有问题”。他表示,具体审计结果将以最后公布的为准,但未透露何时公布。(3月6日《京华时报》)

  审计长笑对问题

  足见其心态坦荡

  ■第三只眼

  李金华知道审计署可能有问题吗?知道。但和他所管理的审计工作屡屡受到阻挠不同的是,“希望在任期内看到审计署被审计”正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和许多被审计署审计出问题的单位百般推脱不同的是,他在对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还未公布出来时,就坦言审计署也被审出了问题。拥有这种坦荡,他不笑,反倒奇怪了。

  “笑”的背后,是“当然有问题,现在哪个单位没有问题”的事实。事实就摆在那里,但有多少部门、单位敢这么把话说个明白?再往后看,“现在哪个单位没有问题”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正反映了机制的缺失,这一缺失导致了单位“有问题”成为一种“当然”,这样的机制,不改革,行吗?

  李金华的“笑”,其实已经告诉我们,缺少有效监督的单位,“有问题”是“当然”的,是必然的。他的“笑”还告诉我们,在监督面前,任何单位包括审计署这样专门审计别人的单位都不应该例外,监督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才是完善的。   

  有问题可怕吗?李金华的“笑”告诉我们,不可怕。倒是幻想审计署这种监督他人的单位不会出问题的思维方式非常可怕。李金华的“笑”应该让我们明白——监督不到位的话,哪一种权力都不可靠。(李辉)

  “自身有问题”恰是独立审计的契机

  ■第一视点

  现实总是残酷的。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会令很多人失望。毕竟,打铁先要自身硬,当审计署自己都站不直了,审计的独立与公正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了。但冷静思之,我们也必须承认,那种对审计署绝对清白的诉求,显然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达到的。从这个意义看,发现审计署有问题,恰恰就是迈出实现审计独立清白的第一步。

  “现在哪个单位没有问题”,李金华这句话,必将又变成一句“名言辣语”。这句话尽管可能给一些人带来某种失落,但它恰恰又揭示了客观存在的现实——即要求我们必须理性地认知到,对于任何部门单位来说,在制度监督与权力约束方面,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惟有不断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与约束权力。

  也就是说,发现审计署存在的问题,其价值目标指向在于从审计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来分析原因,从而促进审计体制的完善,这才是问题关键。事实上,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早在2006年就明确提出,审计署要“引入外部审计”。而现在,审计署自请监督的做法,终于让公众看到审计署也“存在问题”的真相,遗憾之余,我们自然也为审计部门告别无人审计的局面而略感欣慰。毕竟,随着问题浮出水面,谁来监督审计署,如何监督审计署,必将成为清晰的命题,进入公众视野。

  比如说,由财政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这样的监督本身是否保证了足够的独立与公正呢?众所周知,财政部本身就是审计署需要进行审计的部门。在这样的权力悖论语境下,由被审计对象来对审计署进行审计,显然离客观与公正有着一定的距离。由此,我们不禁要想,如果不是由财政部对审计署进行监督,而是由人大来对审计署进行监督审计,或者像一些国家那样请民间机构来对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那么,发现的问题又会有多大呢?审计长李金华自己就曾经说过,“你只有请外面的人来对你进行监督,才能够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毫无疑问,只有对审计署的审计确保独立与公正,才能最大程度完善对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审计也才能实现真正独立与公正,还原其应有的公信力。

  (单士兵)

  审计署的最大问题是权力不到位

  ■第二落点

  审计署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工作不力,还是和其他部门一样存在滥用资金现象的问题?我们期待“谜底”早日揭晓。不过我倒认为,审计署的最大问题应该是权力不到位。

  历次的“审计风暴”之后,舆论普遍认为应该再掀起一场“问责风暴”,甚至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之下高于各部委办(包括审计署)的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对各部委办财政执行问题进行查处和整改。“审计风暴”掀起已有年头,可从历年情况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审计风暴”之后难见“问责风暴”?舆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署和各部委办是平级,只有审计权,没有处罚权,更没有跟踪监督之义务和权利。如果审计署拥有足够的权力,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其实早在1981年,就有专家提出审计署应当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立法机关监督行政职能的手段,而审计署的位置应当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平行。只是由于多方考虑,最后仍然选择了让审计署隶属于政府审计系统,并对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单位实施审计监督的“行政型”审计模式。特别是地方审计机关,不能脱离同级政府的领导,又要对政府部门进行审计,阻力和压力可想而知。李金华就曾多次提到,“审计有时缺乏一些独立性,特别在地方,一个问题涉及政府或者市长、县长,弄不好就不了了之”。可见现有的审计体制确实存在很大的弊端,改变现有审计模式,赋予审计署高度的自主权,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孙仲)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