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红1000元”——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年初在上海两会上提出这一提案后,“全民分红”就一直是舆论热议的话题。《青年参考》3月3日一篇“新加坡财政盈余达64亿新元,政府决定给国民发红包,21岁以上国民人均可拿到2000元”的报道更让“全民分红”成为了两会上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我国去年财政收入达到5.2万亿元,超出年初4.404万亿元的预算目标近8千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是否应该仿效新加坡这样给全民分红?中国的全民分红到底现不现实?都成了最现实、最强烈的疑问。
■观点交锋
正方
反方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
钱落百姓口袋才最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明确表示:“我非常赞成这个做法,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改革成果。虽说政府投入医疗、教育等也是分享改革成果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发红包的方式更直接、透明,更可以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他同时指出,如果全国人民每人都一个标准、都分1000元,这是一笔很大的财政支出,这并不是很合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地方可能1000元喝喝茶就没有了,而有的地方几百元就是很大一个数字,所以执行起来可以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金额。这笔钱中央政府可以出一点,地方政府也可以出一点。
全国政协委员霍震霆:
是该让百姓分享成果了
全国政协委员霍震霆表示,目前确实存在工资低的问题,百姓需要分享发展的成果,当人们年纪慢慢大了,也很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中国发展得很快,应该多考虑一下,趁这个机会让百姓享受一些发展的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吴鸿:
能差别发红包就更好了
全国政协委员吴鸿建议,财政部拿出一个与税收增幅相适应的工资增幅比例,让工资按一个稳定的比例随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并且使这个增长机制落实成一种稳定的制度。除此以外,再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临时补贴政策。如果能参照香港的做法,针对不同收入和层次的人群“派红包”,体现不同的人文关怀,让全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更好了。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
用来改善公共服务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表示,“全民每个人发1000元”的建议是个好想法,但操作起来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值得研究。“财政增长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但人民共享的方式不一定是发钱,政府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把这笔钱用在社会保障、提高医疗教育水平等民生事业上。”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
调高个税起征点更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认为,香港、新加坡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中国内地。“如果觉得个人收入比较低,增长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刚刚调整的个人所得税,把起征点调高了,那就会有更多收入较低的人不用交税了,这种方式,不比征多了税再把钱发给大家更好、更容易操作吗?”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
三五十年内都很难分红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表示,现在中国的社会结构差异比较大,居民收入差距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下,搞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是没有必要的,应该把钱用到更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身上。此外,13亿人不是一个小数字,要是真的每人发一个红包非常费时费力。归根到底,中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到新加坡那样,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老百姓能够收到来自政府的红利,但在有限的30到50年内,还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
把钱花在更紧迫的地方
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表示,这种全民分红的设想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颇为“无厘头”。他说,像新加坡这种地域比较狭小、人口比较可控的国家,全民分红作为国家“公司化”管理的一种体现,并不荒谬也很可行。而中国大陆人口众多,中央财政收入虽然已经堪称丰厚,但如何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如何让低收入人群在更持续地获得保障关爱,都是财政投入的无底洞。
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
全民发钱让富人搭便车
“全民发一千元,这是个很糟糕的主意!”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认为:“物价上涨主要影响的是低收入家庭,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要根据各个市的实际情况去增加补贴,补贴要跟副食品的价格挂钩。如果全民补贴的话,等于是高收入家庭搭低收入家庭的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