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从2006年开始,南京城为了规范管理新小区,减少“破烂王”高音喇叭的骚扰,也为了解决市民家中废弃瓶瓶罐罐处理的烦恼,开始试点建立垃圾回收绿马甲队伍,试图通过统一的标识,对废品回收进行统一管理。然而,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绿马甲队伍非但没有壮大反而萎缩了,处境颇为尴尬。(3月4日《扬子晚报》)
[读者快评]
别束缚“绿马甲”的手脚
都说存在即是合理,所以绿马甲萎缩,而“破烂王”却能够不断壮大,是有其一定的原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破烂王”最值得学习之处就在于,没有固定的地点。而绿马甲要“购置统一的流动收购车,在指定范围内限时上门收购,与社区收购亭共同形成绿色社区回收网络的终端”。无疑,这么做要束手束脚得多。因此,不妨取“破烂王”之长补绿马甲之短,让绿马甲也能灵活些。如此,绿马甲才不至于碍手碍脚而被“破烂王”抢了生意,最终无奈下岗转做“破烂王”。
规范“绿马甲”是好,但是最好还是别管得太紧,要求太多。从建锋
要“不靠市长靠市场”
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论是绿马甲还是“破烂王”,要在废品回收行业立足,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从报道中可知,绿马甲 设立之初制定了统一的胸牌、统一的标识,对废品回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管理”有其优点,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方面,统一管理的各种费用和支出都会加大,这个负担是“破烂王”没有的。另一方面,“绿马甲”相对固定的区域,局限了回收范围。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同样导致经济收入的萎缩。
因此,“绿马甲”要积极利用自身“绿色”的理念,打好“环保牌”,提高垃圾回收的利用率,通过主动迎战来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崔立锋
降低“绿马甲”的门槛
按理说,绿马甲“有组织、有纪律”,还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两年来应该“兵强马壮”才是。但结果显示他们不敌“破烂王”,这样的尴尬值得反思。
其一,“破烂王”没有门槛限制,一部旧三轮车就能“走天下”,而正规军则不然。那么,门槛是否是“绿马甲”收入降低的原因呢?
其二,在管理制度上,管理层是否能够真正转变模式,让这些“绿马甲”在有合法稳定收入的前提下,松散经营;
其三,“绿马甲”遇到的阻力,破烂王应该同样遇到,他们发展下去的基础何在,管理者需要认真分析。还有,很多单位和小区物管对“绿马甲”的不了解说明宣传工作没做好,沟通工作不到位。
综上所述,管理层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绿马甲”进行整编,调整内部管理制度,让他们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情况下,收入更有保障,这样才会出现一个“绿马甲”、市民、管理层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千里孤雁
如果我是“破烂王”
“绿马甲”萎缩看似让人郁闷,却从另一面说明破烂王顽强的生存能力,笔者倒要为之叫好。如果我是一名破烂王,我首先想问的是,“绿马甲”凭什么要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垃圾回收垄断?难道规范小区的管理比我们这些破烂王的生存还要重要吗?即便如此,我们破烂王又给小区增添了哪些不安和混乱,试问哪一个小区没有一两个保安严守大门,我们可以随便进入吗?既然统一正规的“绿马甲”竞争不过我们,又何必不将有着顽强竞争力的散兵游勇规范化呢?当然,前提必须是给他们足够的工资和收入,最起码不能低于原来自由收购的收入。王修
不如收编“破烂王”
市场中求生存不是靠政府部门的规定,而是靠市场竞争。众所周知:收废品的利润很低,如果为了形象工程而不顾市场规律,那将是一场失败。统一着装、统一管理等这部分的费用来自哪里?羊毛出在羊身上,管理、管理,没钱怎么管,没钱谁去理?
与其搞“绿马甲”这样的形象工程,不如收编、规范“破烂王”,取长补短,适应市场才是根本!无影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