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石象路上的石刻早已成了南京的一张著名“名片”。对于那一对对石象、石马、石骆驼,市民们都非常熟悉。可是,你发现了吗,那对跪着的石象,姿态是否有点别扭?
近日,有细心的市民发现了这个问题,记者请教了红山动物园的专家,这对已经在明孝陵前跪了600多年的石象,还真是错了!前腿弯曲的方向与现实中的大象恰好反了。是当时的石匠不了解犯下的错误,还是别有含义?
[目睹]
明孝陵石象
前腿弯反了
在市民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石象路上,看到了那对跪着的大象。形态惟妙惟肖,确实是石刻精品。不少游客站在它们面前摆出各种“pose”拍照留念。
“我经常带孩子去红山动物园看大象,上周来赏梅的时候,经过这里,突然觉得不太对劲,这个大象的姿势怎么这么别扭?”张先生说,这头大象的前腿是往前弯曲跪下的,后腿则往后;而在他印象中,动物园的大象应该是前腿往后弯的,“虽然没见过活的大象跪下,但从它们走路的姿势能看出来,前腿关节在外,向后弯曲。难道这对大象练过瑜伽?”张先生开玩笑地说,后来他还跑到红山动物园去看了一下,证实自己没有记错。
“这肯定是错的,大象的腿没办法这样弯曲。”昨天,拿着明孝陵石象的照片,红山动物园的专家和大象饲养员异口同声地说。饲养员师傅特意指挥着大象陆麦,让它跪下来。记者清楚地看到,陆麦先是曲起后腿,随后,两条粗壮的前腿也向后弯曲,庞大的身躯跪坐下来。
[猜想]
难得见到大象下跪 明代石匠粗心搞错了?
“不太可能啊!”当听到记者的描述,对明孝陵非常熟悉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开始也觉得惊奇。这对石象跪了600多年,从来没有人发现过什么不妥。
他觉得奇怪的是,明初,作为京城的南京是有大象的。这从地名上就可以看出来,如大、小驯象门,还有保留至今的象房村,当时从国外或南方等地进贡来的大象,进入南京都得先住在象房村一带驯养,待到驯化好了,没什么野性才能进入皇宫内的“动物园”。
“古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意万象更新。每当皇家举行盛典或皇帝出巡,象群必定在仪仗队里,负责驮宝。有时候还站立在御道左右,很壮观。”贺云翱说,虽然它是皇家的宠物,但毕竟平民百姓还是有机会见到的,从石象雕刻得如此传神来看,石匠也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
要说粗心,也不太可能。记者细心观察了一下,跪着的石马前腿往后,后腿往前;石骆驼则前腿往前,后腿往后。都完全符合它们的生理习性,可见雕刻的工匠很细心。
“其实不奇怪,因为大象很少会跪下来。它们的身体太庞大了,跪下来,腿都吃不消自身重量。”红山动物园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不是驯养员的命令,除非特殊情况大象才会跪下来,比如在泥坑里玩耍,或者交配。作为皇家宠物,百姓对大象本来就难得一见,更别说见到它的跪姿了。
听到动物专家的解释,贺云翱教授觉得很有道理,大象有这个特性,那么石匠很可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这个错误的跪姿。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种种迹象证明,这种推算极有可能。在北京十三陵前的石象,与南京明孝陵的姿态如出一辙,贺教授说,北京十三陵的很多工匠就是从南京过去的,而且北方人对大象同样不熟悉,它们仍然是皇家饲养;而同样明代的陵墓,桂林的靖江王陵墓群前,石象则是与自然界中大象的跪姿一样——明代时,广西南部就有大象分布,当地人显然对它们更为了解。
刻意制造佛教故事里的“五体投地”?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泰国的一些画里,竟然与明孝陵石象姿态一样。难道这个盛产大象的国家也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专家告诉记者,这就产生了第二种猜想:佛经里有个故事,说提婆达多和国王想消灭佛及僧众,请佛陀来宫里供奉,之后灌醉了500只大象,计划用醉象踩死他们。佛陀和阿难率领500僧众向王官前进,到了半路,疯狂的大象冲出来,大家惊慌走避,然而大象到了佛陀及僧众跟前时,竟然安静下来。而且,每一只大象都如五体投地般地跪下,温顺驯服。这个特殊的姿势也许就是指“五体投地”,为了显示佛陀的神通,而创造出现实中大象不可能做到的姿势。
贺云翱教授觉得,这种猜想也有一定道理。但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这是皇帝陵墓,而非佛教圣地。不管怎样,这也是明孝陵石刻的一个挺有意思的新发现。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文
快报记者 赵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