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能苏州学生学昆曲、广东学生学粤剧?
人大代表点评“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为啥不能苏州学生学昆曲、广东学生学粤剧?
这学期开学后,一些中小学课堂里传出孩子们咿咿呀呀学唱京剧的声音,一招一式毫不含糊……京剧进课堂,成为这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并被带上了全国两会。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陶思炎教授对此提出看法:京剧进课堂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件好事,但在具体做法上有多处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剧种、曲目的选择上,值得商榷。
发扬传统戏剧不应京剧一枝独秀
学习京剧可不简单,陶思炎代表说,“中国这么大,方言也千差万别,广东人连普通话都要下功夫才能学好,更别提学习京剧了!”如果换个方式行不行,比如说学习广东地方剧种粤剧?想必既轻松容易得多,又同样能起到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据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今年3月到明年7月,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甘肃等10省(市)的部分中小学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很高兴看到教育部提升戏剧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这起码是一个信号,体现了国家对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过,从中也不难看出,从南到北“一刀切”的迹象比较明显。陶思炎代表认为,京剧是“大戏”没错,但越剧、粤剧、黄梅戏、昆曲、淮剧等地方“小戏”也都是植根于当地土壤、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与京剧不分优劣,因此不可厚此薄彼。
“中国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推广传统文化就不能单一化。”如果让广东学生学粤剧、苏州学生学昆曲……岂不也是一件好事?陶思炎代表建议,推广传统戏曲不妨结合当地特色,或者让京剧和地方戏都进入课堂,这样才能让传统戏曲百花齐放,而不是京剧“一枝独秀”,其他地方戏“百花凋零”。
学京剧不必拘泥于“样板戏”
“我家的表叔数也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教育部在中小学推广京剧曲目时,15首京剧经典唱段以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样板戏为多,“这样就容易以偏概全了!”陶思炎说,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尽管样板戏在音乐造诣上也值得肯定,但它产生于特殊年代,塑造的人物往往都是“高、大、全”,过于强调了戏剧的教育功能,“这样很容易把音乐课变成“宣传课”,学生也不一定能接受。特别是对现在沉迷于摇滚、周杰伦的孩子们来说,即便嘴上能把“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得字正腔圆,心里也未必真的能理解与接受。相反,这种“隔层皮”的教育,时间久了还容易引起孩子们的误读与排斥,以致于影响到京剧艺术。
京剧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代都有不同风格的经典曲目,不必拘泥于一个时代,陶思炎代表建议,可以多增加一些其他历史时期的唱段,也让学生在学唱京剧的同时,多了解京剧的历史,这样也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京剧这门艺术。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陈英
■学京剧·网民说
学京剧的人已经够多了,要是想保护传统艺术,还不如多让大家学学濒临灭绝的小剧种小曲艺,百花齐放还不错。
这个东西应该多搞几个选择,学生自己爱学哪个就学哪个。
为什么不学昆曲,好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唱词也优美,对提高文言文功底有帮助。
教京剧的老师都找不出几个还让小孩学什么京剧?
其实京剧里的很多词段都是满口生香的,多学些东西也没什么不好。
——摘自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