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新京报质疑一张“小小环卫工”的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图片中年仅五岁的小孩陈中伟背上背着一个大箩筐,左手拿簸箕,右手拿扫把,跟着大人扫落叶。照片原载2月20日的《广州日报》。
当初“小小环卫工”见报后,就引来多方关注,大家为小孩的懂事与勤劳感叹。28日网上突然传出一条惊人的视频《最小环卫工:又一条假新闻?》,“小小环卫工”的奶奶、环卫工人岳玉芳在视频中告诉网友,“记者给了小孩一个20块钱的红包,教他怎么做。叫他拿起扫帚,背上那个背篓,然后用照相机给他照相。”这段谈话让许多网友愤慨不已,难道又是一起新闻造假?
最近,摄影圈真可谓是相当的热闹,除了被质疑摆拍的最小环卫工外,之前甚至一些在比赛中获奖的新闻照片被曝光为假照。“藏羚羊假照”、“广场鸽假照”、《为什么不回家》拍摄者自曝造假……假照风波一波紧接着一波。
摄影是视觉艺术,出色的构图、新颖的主题、合理的色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曾经,离我们遥远的摄影大奖的获奖作品,总让人深感钦佩。可如今,屡屡曝光的假新闻照片,让人不再被摄影的美打动,而是对摄影造假充满反感。假新闻说明摄影圈还存在盲区,原本应该被新闻摄影者视为生命的新闻真实性,在名与利的诱惑下,慢慢地放弃了……
原载2月20日《广州日报》的“史上最小的环卫工”
泱波 快报摄影记者
动机不外乎
名与利
这些假照片的背后,有着名与利的驱动。现在拍张好照片太难了,因为摄影器材已经相当普及了,全民都拿起相机拍照,这对摄影记者和摄影师来说,是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国内大型摄影比赛中获奖,影响还是不小的,这诱惑着不少摄影者。有的摄影者自己功力不够,就把图片PS一下去送审,这就好比女子出门打扮、借别人的衣服穿一样,让人觉得怪异。
这些假照片的获奖者,有两个意想不到,一是想不到照片真能获奖,一是没想到假照片被这么多人认出来。过去的大型摄影比赛也只是小圈子关注,公众关注得较少。如今进入资讯时代,网络让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假照片的曝光,让整个摄影界都觉得丢脸。
新闻摄影人要讲究诚信,不允许造假。这是摄影工作者在名与利的诱惑面前,不能放弃的原则。
摄影圈跟“假”挂上了钩,以后中国的摄影怎么和国际接轨?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评委们如果不能确定中国照片的真假,会不会索性就不选中国摄影人的照片了呢?
多一些质疑
声音是好事
现在造假的不仅仅是照片,一些行业也存在不同形式的造假。被曝光出来的照片只是冰山一角。当然,造假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是必须摆正的是非观。
这些照片在网络上受到质疑是一件好事情,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民主在不断推进,不同的声音都能找到表达的平台。毕竟,多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总比悄无声息要好。
相对许多造假来说,摄影造假还是小巫见大巫。单独的摄影记者都还是社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假照片的曝光,应该已经给当事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及相应的惩罚。一个健康的社会,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所以,网友们也不应该过分地苛求小人物。
这些假照片在网络上被曝光,说明网友们开始掌握部分话语权,这是好事。不过,网络上同时存在“网络暴民”这样一个群体。比如最近汤唯接拍一个新广告的事情,不少网友的评论让人不堪入目。这说明,一些道德的失范不仅仅存在于造假的摄影记者身上,还存在于更多的人身上。
荆歌 江苏作家
这些造假行为,谋取的是个人的名利。新闻获奖照片屡屡被曝造假,需要引起社会的警惕。
新闻行业属于社会的信息资源,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如今,某些媒体从业者也有了功利化、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要不得的。
目前,我们的社会在道德建设上存在一定不足,社会道德存在失范,产生的一个后果是个人道德的缺失。这种缺失是假照片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媒体在内部管理上缺少自律和相关的规范,导致内部监督和审查不严格,这给假照片的发布提供了机会。如今,我们从报纸上不仅能看到假照片,连假新闻都是可以看到的。假照片和假新闻的存在,都很容易让媒体丧失公信力。
假照片的获奖也说明评审机制不够严格,这也需要我们反思。
失信行为会让媒体受伤。现在资讯相当发达,失信行为很难隐瞒,被揭发出来也会让造假者受伤。
快报记者 戎华
假照片让媒体
丧失公信力
吴亦明 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