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的化工品涨价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种莫过于草甘膦。由于国际需求强劲,草甘膦市场价格从去年初的不到3万元/吨一路攀升到近期的逾8万元/吨。价格高涨所引发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国内大批企业纷纷上马草甘膦项目。但多位专家指出,目前这种投资热潮可能造成市场的结构性过剩,其中隐含的风险不小。
国际需求旺盛
近年来,草甘膦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预计全球草甘膦的需求量将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草甘膦70%用于出口,国内一些传统农药企业从中大受其益。值得注意的是,草甘膦价格上涨还带动了原料甘氨酸的价格上扬,后者也从1.4万元/吨上涨到2万元/吨以上。
尽管去年7月1日国家将草甘膦等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但在草甘膦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基本被价格上涨所消化。
国内企业大扩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草甘膦的年总产量在30万吨左右,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产能已相当大,而几家大型农药生产企业的草甘膦新建及扩建项目均在动工。
“应该看到,国内农药类上市公司基本都有草甘膦扩产的规划,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公司也涉足草甘膦。而这么多产能短期内集中上马,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当前这种供需失衡的状态,并对草甘膦的价格带来冲击。”招商证券石化分析师张志宏表示。
未来走势尚未明朗
目前,国内生产草甘膦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华星化工、福建三农等。上述公司均计划对产能进行扩张。
不过,也有些农药类上市公司对草甘膦当前的疯狂行情仍保持着警惕。新安股份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该公司的产能发展规划都是前几年就做好的,并非草率上马。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虽然国内草甘膦的新增产能将于明后年陆续投产,明年下半年开始其价格将有一定的向下压力,但由于国际需求快速增长的刚性支撑,加上国内环保压力的加大,草甘膦的价格也会得到高位支撑,向下的空间不大。快报记者 陈其珏
国内企业一哄而上
草甘膦未来产能有过剩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