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新股票基金发行的一周。不过,A股市场却没有再度出现节前的大涨局面。
其实,没有大涨还是比较婉转的说法。实际情况是,在上周的最后三个交易日中,沪深市场都出现了放量大跌的大阴线。颇具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的日跌幅先后达到-2.23%、-0.67%、-3.56%。A股再度重演了今年1月中旬,基金重仓股领跌市场的局面。 屡试不爽的基金发行消息,为何在上周却导致“基(金上涨)无力”的行情?值得仔细揣摩。
■原因分析
■记者观察
■最新调查
新基金难获投资者热捧
在大盘持续盘整的局面下,新基金开始陆续发行。在市场春寒料峭的时刻,投资者是否会认购新基金?中国证券网最新调查显示,近七成投资对认购新基金兴趣不大。
上周中国证券网进行了“你会认购哪种类型新发基金?”的调查,共有5236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2210名投票者表示不会选择新发基金,而仍将投资老基金,占投票者总数的42.21%。有1260名投票者认为目前形势不够明朗,需要继续观望,占投票者总数的24.06%。1108名投票者看好新发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占投票者总数的21.16%。只有508名投票者表示会认购新发股票型基金,占全部投票者总数的9.70%。而选择投资新发债券型基金的人数最少,仅为150人,占投票者总数的2.86%。
专家认为,新老基金各有千秋,老基金已完成了投资组合,建仓成本较低。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新基金可在相对便宜的点位上建仓,灵活度较高。不过新基金有3个月封闭期,在此期间内投资者是不能赎回的。投资老基金,可以逐步地建仓,而新基金不能分批买进。实习生 刘珍珍
基金预期保持谨慎
当然,某种程度上,资金只是投资者心理的外化反应而已。如果有新情况出现,这个状况并非不能改变。而越来越低的市场估值,无疑会为长期投资创造机会。这可能是为什么目前还有一些基金的看法没有完全悲观的原因。
交银施罗德的专户投资负责人赵枫认为,今年A股市场很难再创出去年的高点,但是当调整挤出市场的部分泡沫后,个股和行业的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从全球看,伴随着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制造成本的上升,过去几十年为全球创造低通胀环境的全球化已经趋于尾声,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可能只有两种选择,如果发达国家持续减息放松货币,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滞胀期,高通胀伴随着低增长甚至是零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对通胀上升的忧虑超过经济放缓的担心,其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
他预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当市场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的时候,投资者会积极地寻找处于景气行业的优势企业,在危险中寻找机会,而当一批具有长期投资前景的企业步入合理估值区间,市场离底部也就不远了。
快报记者 周宏
资金面预期下调
而资金面方面呢,不可否认新基金发行没改变机构投资者日趋保守的心理预期。
事实上,算笔账也可知,即便是市场能保持目前每周50亿~60亿的股票基金发行规模,还是很难冲抵基金自身预期趋于保守时的仓位下调。
据之前的统计,截至去年末,证券投资基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股2.4万亿以上。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导致240亿的股票遭到抛售。如果本季度内,基金有4个百分点的股票仓位调降,那么将导致上千亿的股票抛盘,基本冲抵当季度新基金发行后的可入市规模,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
根据交银施罗德的统计,股票和资金的供求状况是2008年投资者面临的更为严峻的现实。2008年大小非减禁的规模巨大,全部限售股可流通规模达到3万亿以上(2009年大约在8万亿以上),其中又以3月份、8月份和12月份最多。这其中有多少会给市场造成真实的压力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机构作为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在估值高企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减持动力。
而如创业板企业大规模发行,无疑会加大股票供给。再融资就更加严峻。至少从目前看,机构投资者眼中的资金面情况也是相当不乐观的。
消息面暗流涌动
从市场消息流传的角度来看,上周市场表面上是暖风频传的。
周初有基金发行火热的消息,周末有新基金发行再度扩容的新闻。可见,市场一直期待的新基金的“援军”是来了。
不过,上市公司的融资信息也越来越确定。尽管备受市场指责,但中国平安的机构路演依然如期展开。可以想见,在平安再融资发行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能够表达的反对意见和态度是有限的。
但这并不妨碍机构投资者对于大额再融资保持高度敏感。上周三开始,浦发银行的连续暴跌,不折不扣地反映了这个情绪。
尽管所谓大额融资方案的规模和具体投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仅仅凭借一些传闻和浦发银行“正在研究以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资本”的公告措辞,就导致浦发银行在3个交易日内暴跌10元以上。
由于保险至银行、证券,由金融至大盘股,有关融资的恐惧情绪正在机构心中蔓延,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重回买方市场
千呼万唤的股票型新基金终于开始发行,而且一发就是4个。
根据上周报道的情况来看,据说形势是很不错的。第一天,南方盛元红利基金及建信优势动力基金两个基金合计发行了快30亿,第二天,又各发了快10个亿,一直被传媒评价为销售势头良好。
南方基金的人士还表示,与此前基金销售普遍存在的“前热后冷”不一样,南方盛元基金在工行、建行等各渠道的销售仍维持了首日的好势头,其中招商银行、兴业证券等渠道第二日销量甚至已超过首日等。
不过,和业内人士交流起来,大家的观点是都不乐观。第一,上周发行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业内渠道动员能力最强的一批,基金发行也暂停了一段时间,按道理怎么也应该起个高潮了。
但从实际发行数据看,和过去一段最火爆的阶段自然不能相比,和牛市中期的时候也不能比,情况大概就是在熊市里或是牛市初期才算高的。这样的发行状态其实是比较清淡的。
客观地说,基金发行有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迹象。
当然,基金发行进入买方市场,对于基金持有人的长远利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首先,基金投资本来就应该是个慎重的事情,投资人把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基金账户里。本来就应该有个仔细比较、冷静思考的阶段。作为基金的销售者也应该有个相应宽松的营销服务的过程,而这在前期销售火爆的“卖方市场”里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其次,从行业特性看,基金持有人在认购基金的时候普遍有比较明显的“黏性”,也就是买了一个基金以后,会倾向于继续购买这个产品或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旗下其他基金产品。这个状况在投资收益比较乐观的时候,更加明显。因此,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慎重地选择一个基金品种,既符合长期持有的投资精神,也比较顺应个人的心理习惯。
其三,基金一旦销售出去,更换时会导致一笔费用(基金赎回费),重新考察基金又要花费心力,开户、申购、确认又少不了要奔波几次。再重新投资时,还要出一笔费用。对于投资人来说,更换基金的成本确实不小,慎重一点没啥错。
快报记者 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