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明孝陵、明故宫、大报恩寺都堪称皇家大手笔。据说,朱元璋为完成这些恢宏之作,在南京城设置了72座御窑,专门烧制琉璃构件。御窑烧出的琉璃构件,10~20厘米厚,打上了淡黄、淡绿的皇家烙印,任凭风吹雨淋都不会褪色。
昨天,长虹南路窑岗村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大空地上,随处可见各种形状的精美琉璃碎片,有的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龙爪、凤纹以及波浪、牡丹等纹饰。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志高表示,这里很可能就是72座御窑之一,今天考古人员将进场进行考古发掘。
精美琉璃藏身大片空地
大空地是南京锅厂的原址,面积有几千平方米。记者发现,大空地上瓦当和琉璃构件随处可见,其中有一些上面刻有龙爪或凤纹的瓦当残片,龙鳞雕刻精密,深浅一致,龙爪精致而细小。还有一块面积稍大的瓦当,上面雕刻的纹饰像翻腾的浪花。现场一位专家说,从这块瓦当可以看出,明代的琉璃烧制纹饰已经受西方美学的影响了。而没有图案的构件,有黄、绿、黑三种釉,还有的没有上釉,还只是“毛坯”。
附近一位居民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是老南京锅厂的职工,“几十年前,我们厂里想在老厂房边种一批水杉行道树,挖坑时就挖出了好多琉璃构件,看起来跟明孝陵的还有点像,不过,当时又把琉璃构件回填了。”
明代御窑厂遗址将发掘
王志高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他们就接到了市民举报,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原本打算考古发掘的,但一场大雪,让他们无法工作,目前,这个考古发掘只好推迟到今天进行。
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则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初期,窑岗村就开始专门为明故宫、明孝陵和大报恩寺烧制琉璃构件,“后来我们又在附近进行过考古发掘,出土过一些完整的,部分带有编号的琉璃构件,现在保存在南京博物院以及南京市博物馆。”
梁白泉告诉记者,明代,为满足建设南京城的需要,朱元璋曾下令从洪武二十六年在城南建立由72座琉璃窑组成的御窑厂烧制各类建筑构件,地点就是雨花台地区的眼香庙、窑岗村、芙蓉山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长虹南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琉璃构件就烧得不错了;宋朝,琉璃构件开始用于建筑,明代,琉璃构件的烧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代烧制的琉璃构件不仅厚,而且色彩艳丽,600多年了,都不会掉色。”梁白泉认为,这个发现相当重要,没准,这里还能找到大报恩寺的一些琉璃构件呢!快报记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