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早晨,北京的王女士在机场接到了去美国待了22天的女儿。正在读初一的女儿和另外7名初中生一起,刚刚在美国西雅图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假期。见到父母时孩子们并没露出激动的神色,倒是父母们着实松了一口气:“孩子总算平安到家了!”
寒假让孩子自己去美国
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卫女士从事的是文化交流工作,寒假前她“突发奇想”,想让刚上初一的女儿能有一次开拓眼界的机会。她的一个朋友正在美国从事儿童教育工作,于是她就和这个朋友取得了联系,希望对方能帮助自己的女儿在寒假期间和美国的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双方经过磋商后,卫女士在一个家长论坛上发布了帖子,征集愿意让孩子独立出国游学20天的父母。
“最后有8个家庭报了名,加上我女儿共有5名女孩子、3名男孩子。”卫女士说,征集的过程并不容易,最后是自己在美国的那名朋友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让所有的家长都吃了定心丸——她在信中保证“会给孩子们妈妈一样的爱,并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们”。
大声说话引来异样目光
当中国热热闹闹地欢度除夕的时候,身处异地的孩子们也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由于时差的关系,他们熬夜到凌晨总算看上了春节晚会;而当中国敲响12点钟声的时候,美国正是早晨8时,孩子们又收拾行装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我过得最低调的一个春节。”小詹如是说。
孩子们在西雅图待了18天,又在洛杉矶逗留了两天,第一次出国的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他们讲的英语和我们学的不一样。”小连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美国人很少说教科书里那种长句子,他们那里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说话我们都很好懂,数学也很简单。”
“中国孩子的自我意识太强,往往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卫女士转述美国那名老师的话说,这是20多天中孩子们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刚到美国时,对周遭不熟悉的中国孩子们总是“团结”在一起,大声地讨论问题。不过很快,孩子们就意识到了周围异样的目光,渐渐习惯了轻声细语的说话方式。
对父母是更大的考验
“第一次把孩子放到那么远的地方,家长的担心更甚于孩子。”出行的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20多天,而他们的父母却总是被自己的想象困扰。“老担心孩子会不会把钱丢了,会不会吃不好,或者会被坏人带走,孩子一天不打电话心就发慌。”王女士说。
可事实上,孩子们在西雅图的18天中,始终沉浸在丰富的行程中,白天和美国小学生一起上课,晚上住在老师的房子里;饿了自己烤面包片吃,还有幸现场观看了火箭队的比赛,见到了姚明。“每天的安排太充实了,都忘记给家里电话了。”小连调皮地对父母说。据《北京晚报》
5名女孩与美国的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