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中国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68万粒杂粮
堆出“嘉峪关”
· 灾区断电 原因调查
· 基层干部 清雪被撞
· 新法计算 加班费略减
· 三名女工疑被治安巡逻车劫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2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7旬老汉巧手造奇观
68万粒杂粮堆出“嘉峪关”
  “太神奇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这几天,每天都有数十名访客来到浙江兰溪女埠街道金家村76岁的童拓基老先生家。

  吸引他们前来做客的是童拓基老先生在2月3日刚刚完工的一座兰溪民间雕塑艺术粮食砌——“嘉峪关”。这座“嘉峪关”是用68万多粒杂粮堆砌而成的。

  “嘉峪关”的建材是8种杂粮

  这座“嘉峪关”矗立在童拓基老先生的客厅里,长100厘米,宽42厘米,高80厘米,整个“建筑”全部由绿豆、赤豆、黄豆、谷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种杂粮砌成。

  此“嘉峪关”不但色彩明艳,而且坚实牢固。过完年已经76岁的童拓基,为了做这个“嘉峪关”花了大心血,每天全身心投入创作,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这个“工程”上。

  他说,我与徒弟在2006年底就绘制好“嘉峪关”的图纸,并用雕刀刻好模子,由于工程量巨大,花了390多天才把68万多粒杂粮安装上去。

  为了让“嘉峪关”在春节期间能够与大家见面,童拓基与徒弟日夜赶工,常常做到晚上2点多。“有时候做梦都梦到我在忙活,经过这样没日没夜地赶工,我觉得视力都退化了不少。”

  “粮食砌”能保存近百年

  “粮食砌”是兰溪民间雕塑艺术,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早年在兰溪女埠金家村、黄店芝堰村一带流传甚广,以稻谷、粟米、大米、白芝麻、黑芝麻、赤豆、苋菜籽等为原料,用黄蜡、松香做黏合剂,预制模具,选择大小和颜色适当的杂粮原料制成条条块块,然后组成整体。

  光阴荏苒,现在兰溪会制作“粮食砌”的人越来越少,祖辈都是制作“粮食砌”好手的童拓基老先生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粮食砌”最大的问题在于防腐和防蛀,不过这一问题已被童拓基“攻克”。他以蜂胶为材料,采用熏蒸、喷漆等防腐方式达到防腐和防蛀的目的。

  “我做的这个‘嘉峪关’完全可以防腐防蛀80年-100年。”童拓基自豪地说,兰溪市里有关部门已经和我联系了,在元宵节要把“嘉峪关”带到市里去展览。

  下一个设想是做“北京天坛”

  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巨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童拓基说,2008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今年8月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我做这么大的“粮食砌”是打心里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为了让“粮食砌”手艺不至于失传,童拓基现在收了个女徒弟,两人合计着要再做一个大件为北京奥运会献礼。

  “年纪越来越大了,我做大件粮食砌真的有点做怕了,太耗精力和时间。不过奥运会在即,我下一步的打算是把北京天坛也制作成粮食砌。”据《都市快报》

  童拓基和他的“嘉峪关”

  粮食堆砌的“嘉峪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