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快评/封面江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建一座“暴雪纪念碑”吧
· 只许州官点灯
不许居民用电?
· 172万用户传递
404万条奥运火炬彩信
· 成绩学不好 一周来提高
· 奥体获世界大奖 省政府发贺信
· 税收政策要给企业赈灾加把劲
· 要全民抗灾更要专业抗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2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要全民抗灾更要专业抗灾
  ■第三只眼

  这几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对暴雪毫无经验的中国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怎样应付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有人说,对这样的灾难中国很难有所准备,就好比北欧的瑞典人从来不会为大雪烦恼,但如果夏天连续10天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从不安装空调的他们也一样会不知所措。

  (《环球时报》1月31日)

  在天灾面前,我们一直强调“人人抢险、匹夫有责”,也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作“全民抗灾”。在感动于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灾的奉献精神之时,我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抗灾工作效率更高?如何将民众抗灾的热情与抗灾整体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这就不能不提到抗灾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要将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就必须未雨绸缪,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抗灾人才队伍和高效率的抗灾专业机构。比如,同样遭受频繁洪灾的美国专门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和应急准备学院,学院每年主持100多个教程(如在应急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的课程),接收8000多名来自政府和民间的代表。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对于抗灾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的。

  专家曾经指出:全民抗灾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有以下几个局限:首先,民众缺乏专业技能,造成抗灾能力不高,比如此次雪灾中,一些地区的铁路员工,在天寒地冻中用胸膛去融化轨道上的积雪,其精神虽然可嘉,但其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抗灾资源人均占有率和利用率低,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培训,许多抗灾人员并不能让手中的抗灾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某些地区“抗灾人数很多、灾害损失却依旧不小”的原因之一。最后,如果让一个不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参与抗灾,在某种程度上就像让一个没有武器装备的士兵仓促上战场一样,不但消灭不了敌人,还有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命。

  面对来势汹汹的雪灾,把我们的抗灾一线人员“武装到牙齿”是可行也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强调一点:抗灾专业人才培养并不等同于将人才培养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更不应该仅仅限定于政府范围内。包括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以及所有民众都应当接受抗灾技能培训,就像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防火灾”全民演习一样,通过日常培训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当灾害来临,每个人都可以从容不迫、训练有素地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毕舸)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