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抗雪灾总动员·温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快报倡议:你帮我我帮你,让城市温暖起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快报倡议:你帮我我帮你,让城市温暖起来
  接连的大雪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开车难,走路难,买菜难……连大树都承受不了积雪的压力,街头和小区里随处可见压断的树枝。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就能给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大家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不信,您试试。

  载我一程谢谢您!

  “一定要帮我谢谢那位老师傅。”昨天,一辆车号为苏AT7944的小型蓝色面包车车主成为众多市民感谢的对象。昨天下午,市民孔先生从江宁路前往江东北路,“等了半个多小时,公交车影子都没有。”这时,一辆小型蓝色面包车在站台前停了下来,车前面放了一个纸板写着“免费服务车”,“那个老师傅把车窗摇下来说,‘去哪个方向的人多啊?我载大家一程。’”

  当时公交车迟迟不来,打车又打不到,“我开始以为是黑车,都不敢上去,但急啊,也有几个人跟我一起上了车。”孔先生上车后,问司机姓名,但司机说什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一直说,‘赚钱的日子多着呢,这种天我再趁火打劫,也太缺德了。’”

  车上载了六个人,一路朝江东北路开去,“上上下下了很多人,前后大概有十几个市民乘车了。”到江东北路后,孔先生一定要给钱司机,但司机坚决不要,“打车起码也得三四十块吧,他竟然一分钱不收。”

  巧的是,市民李女士昨天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好人。“我在南湖路等了快一个小时公交,一直等不到。”李女士说,也是一辆小型面包车停在路边,免费载人到光华门附近,可惜,这名司机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和车号,“这样的好人太难得了!”

  温馨提示:出行难,一个人开车也要耗油,顺便搭载几个顺路的,别人开心,相信你也一定会很开心。

  扶我一下好不好?

  路边厚厚积雪像溜冰场,行人们一不小心就摔一跤,尽管再小心,摔跤的人也不是少数。昨天上午,记者在洪武南路采访时,不到两个小时内,就见到五个路人因为脚下打滑而摔跤,而且全是女孩。其间,记者还顺手拉住了两名差点摔跤的女孩。

  “摔跤时如果有人扶一把,会好很多。”市民范小姐说,她摔跤时,总觉得有很多双眼睛朝她看,如果有人拉她一把,她会觉得是帮忙解围,感觉不那么窘迫。

  温馨提示:年轻人都滑得摔跤,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更不必谈。如果在路上,你看到有人摔跤了,不妨去拉一把,扶一下,得到帮助的人一定会对你充满感激。

  帮我一把行不行?

  市民孙大妈住在丹凤新寓,昨天下午,孙大妈到附近一家超市购物,“家里米也快没了,油盐都没了,我看路不太好走,就想一次性都买回去。”孙大妈买了很多东西,下楼后,想拦辆出租车送回家,等了半天,根本拦不到。大雪飘飘,寒风阵阵,孙大妈今年已经68岁,哪经得住这样的折腾,冻得直发抖。

  就在孙大妈一筹莫展之际,一名20岁上下的年轻男子走到孙大妈面前,问她要不要帮助。小伙子问清楚孙大妈住址后,就一手拎起购物袋,一手扶着孙大妈往回走,“其实我还留了个心眼,没告诉他我住在几楼。”到了楼下,孙大妈有点惭愧,拉着小伙子上楼喝杯热水,但小伙子婉拒了,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

  温馨提示:雪天里,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一下,我帮你买个菜,你帮我提个包,其实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大家都能乐呵呵。

  少买点菜可不可以?

  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菜难买!”“一般青菜要三四块一斤,好点的要八块!”市民童阿姨站在成贤街附近一个蔬菜店前,皱着眉,“菜怎么这么难买呢?如果大家都少买一点,菜价也不会涨成这样啊!”童阿姨说,她早上连续跑了几个蔬菜市场,要么脱销,要么就贵得离谱,“囤那么多干嘛呢?放得不新鲜了,就不好吃了。”

  温馨提示:下雪时由于出门难,很多市民喜欢一下子买足一个星期的蔬菜,放在家中慢慢吃,但这样,就会造成其他买菜的市民买不到菜,如果大家都只买一两天的量,菜价不会突然离谱飞涨,更不会出现“一菜难求”的场景。照顾一下其他的市民,我们自己也能吃到新鲜的菜。

  能否为树减减负?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淮海新村小区,市民陈女士正带着儿子清理积雪。陈女士自制了一个工具:用钉子将两根木条钉成一个“丁”字型,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这雪都50厘米厚了,清理起来还挺费力气。”

  在淮海新村小区内,被压折的树木随处可见,记者大约估计了一下,起码10处。甚至还有几处树木压在了电线上,电线看上去岌岌可危。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拿着竹竿就是想将树上的雪敲落一点,“这雪还要下,得给树木也减减负,让它们轻松一些。”王先生表示,其实让树轻松了,自己路过树下也不会提心吊胆,不用担心树上雪块会砸中自己。

  温馨提示:路上常常看到环卫工人拿着个竿子将树上的积雪敲落,但小区内的树木常常就无人管,如果市民们均能动动手,将树上的雪敲落,树木安全了,我们自己也安全了,损失减少了,何乐而不为?

  见习记者 马晶晶

  倡议书

  五十年一遇的雪灾降临南京,袭击江苏。城市里,市民出行越来越麻烦,打的难,乘公交难,连走路都很困难,一不留神就会摔倒在路上;蔬菜货源紧缺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路边的树也被大雪压弯,树枝扭曲欲断。而在城外,道路被冰雪封堵,春运车辆无法行驶,许多返家的乘客正在挨饿受冻、苦苦等待……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快报向广大读者发出以下倡议:

  一、边上有滑倒的人,请伸出手去扶他们一把;

  二、如果你的私家车在出行,你可以问问周围的人,带他或她一起走,能多带一个好一个;

  三、请你看看你的家门口,或者小区的路上,尽自己所能,把近在咫尺的雪扫一扫,把边上的树枝摇一摇,把压在上面的雪晃下来;

  四、你去菜场了吗?如果你买菜,能不能少买一点——你少买一点,意味着另外更多的人就可以买到因货源紧张而越来越“金贵”的蔬菜;

  五、离你家不远,或许就有被大雪围困了很久很久的春运车辆,那上面的乘客、司机正在挨饿受冻。那就去帮助他们一下,送点热水、干粮,让他们暖一暖身子。

  大雪冰冻,考验着政府的应急机制,也更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温情和爱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我们的爱心不会冰冻,爱就在我们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的那一刻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现代快报

  雪灾之中温情涌动

  暴雪中,我送你一程

  暴雪的恶劣天气,打车难,打免费车更难;那免费搭个陌生人的顺风车,简直难上加难。但是这两件事情都被快报记者给碰上了。

  分文不取,快报记者顺带旅客去火车站

  为了第一时间采访到火车站的情况,记者一早就驱车出门了,雪大路滑,车子开得格外小心,一路上都是赶着上班的人们。在南京理工大学附近,一个拖着行李箱的“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记者问“是不是去火车站?我也去那,带你一程吧!不要钱,顺便的!我正好过去。”“雪人”掸掸身上的积雪,上了车。这位中年男子原定前一天去昆明,可是因为天气在机场耽误了整整12个小时,当天下午5点又折回了家。“南京飞不了啦!我打算先坐火车到上海,从上海去昆明。听说上海的飞机还能飞。哎,我本来打算走到火车站的。你看,这真不好意思。”一个小时后,车子顺利到达火车站候车厅,“谢谢,谢谢!”简单真诚道谢后,这位乘客消失在人群中。

  分文不收,好心的哥送快报记者

  昨天上午8点多,一位从江宁准备去火车站的快报记者顺着宁溧路走到中华门地铁站。4站路下来,鞋子、裤子被雪水浸湿了,贴身的衣服也被汗水打潮了。但即使顶着再大的风雪,也还是要到达下一个采访地。走到卡子门,记者已经满脸通红,脚也没了劲。路边一辆没有满员的出租车靠边了。很顺利,上了这辆海博公司的绿色出租车,“去火车站!”

  上车暖和之后,记者才“暴露”了身份。车上的另外两名乘客到新街口下车了,记者也打算一起下车换乘地铁。按照计价器,记者付了20元的车费,没想到钱却被推了回来,“嗨,又没送到火车站。算了!”的哥又上路了。

  实习生 谭明村

  快报记者 毛丽萍

  邻居送来菜和热水

  独居老人家里有了暖和的气息

  来到小西湖社区78岁独居老人石明英家,一间小平房仅有7平方米大小。老人站在屋门口,望着从天飘下的鹅毛大雪发愁。“这雪还不停,地上的冰就化不了,我怎么出门买菜啊,总不能老麻烦别人啊。”

  石明英年轻时从农村嫁到城里来,没有文化,一直没有工作,老伴十八年前就去世了,她现在拿着每月240元的抚恤金,生活很清贫。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住得离老人比较远,平时忙里忙外都靠她一人。一下大雪,老人就没辙了:“昨天一觉起来,门都开不了了,全被雪给堆起来了,幸好社区、邻居一起帮忙又铲又砸,才把这门前雪给清理掉,出门走几步,就差点滑一跤,吓得我都不敢出门了。”石奶奶说,她去年刚做过胆结石手术,现在开刀的伤口还疼,上次去公共厕所解手,一不小心就晕过去了,是家门口的邻居七手八脚把她抬出来。“这次下雪,更不敢出门了,万一跌倒在路上,都没人能扶一把。”

  邻居小戴见老人买不了菜,干脆出门买菜时帮老人带些菜来。“谢谢她了,帮我带了几块素鸡、豆腐,我加点白菜就能吃好几顿了。”见老人烧开水、拎水不方便,小戴又把水烧好了给送来,解决了石奶奶的燃眉之急,“多亏了邻居了,真是雪中送炭了。”

  实习生 李胜华 见习记者 沈晓伟

  快报记者 黄卓琳 赵丹丹 钟晓敏 刘晓满

  “恩人你在哪里?

  我想说声谢谢”

  1月26号,是让市民黄女士感动的一天,儿子突然昏倒在雪地,一私家车主将孩子送到医院后,未留名便匆匆离开。黄女士想通过快报问一声,“恩人,你在哪里?我只想说声谢谢。”

  1月26号的下午,家住牌楼巷的黄女士陪14岁的儿子小诸在楼下打雪仗。当大家玩得正酣时,突然间,没有任何预兆,小诸晕倒在地,黄女士赶紧扶起儿子,以为是低血糖所致,从医的黄女士赶紧从家里拿来糖水喂小诸。但几分钟后并未见效,“他脸色发青,嘴唇煞白。我开始担心是其他什么病。”

  省中医院离家仅几百米远,但路面湿滑。焦急不已的黄女士来到路边,她顾不了这么多,不停地招手拦过往的车辆。一辆黑色帕萨特驶过,司机向其摇摇手。又一辆小轿车驶过,没有停下来。两分钟过后,第三辆车驶过,依旧没有停下来。黄女士放声哭起来。

  此时,一辆白色富康车停在了黄女士面前。摇下车窗,车主询问两句后,当即说:“救孩子要紧,别说了,快上车。”几分钟后,车停在了省中医院门口。下车后,慌乱中的黄女士赶紧回头看看车牌,“我只记得牌照是苏AAY112,车主是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他见我看他的车牌,朝我摇摇头。我当时急着救孩子,没顾得上问他的名字。”

  黄女士说,现在儿子的病好了。但她一直都在惦记着这位未留名的车主,想表达自己的谢意。“哪怕是在电话里向他说一声谢谢。”

  见习记者 李彦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