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摊牌
有一个情况对二王刘柳产生了致命威胁,就是顺宗的病情越来越重,只能偶尔由人扶着上殿坐坐,让群臣从远处瞻望。
朝臣们见到顺宗这个身体状况,私下里不免掐算着皇帝驾鹤西去的日子。这时,朝内外就起了一种议论:假如顺宗突然咽气,朝廷岂不要陷入混乱?议论的中心,就是要尽早确立太子。
老谋深算的宦官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利用顺宗病重无暇顾及宫内其他事情的当口,在大内展开了政治活动。宦官们探知到顺宗的长子广陵王李纯(778-820)对二王很不感兴趣,于是就拉拢李纯,谋划让李纯尽快取代顺宗,以便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打倒二王刘柳。
病入膏肓的顺宗在各方压力下,于三月二十四日同意立长子李纯为太子,四月六日为李纯举行了确立接班人的典礼。聪明的王叔文立即看出了这是企图取代顺宗、铲除改革者的第一步,但他又能说什么呢?
五月,“二王刘柳”决定绝地大反击,痛下杀手,企图一举谋夺宦官兵权,以便制服宦官。
宦官掌握军权的重大弊政,自肃宗时代就开始了,德宗更将其制度化。德宗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任中央左右神策军(中央警卫部队)中尉(最高指挥官),宦官掌握军权制度从此确立,终唐没有改变。此后,各地驻军为了获取特殊待遇,也请求隶属神策军,称为神策行营,都归宦官统帅。这是宦官集团肆意妄为,左右朝政的根本。
中唐以后,宦官之所以敢于任意杀害皇帝和大臣,也是凭了这一条。其实,宦官们此时急切要拥立的李纯(唐宪宗),后来也是由于不中宦官的意,被宦官杀害了。
宦官手中掌握的神策军当时猖狂凶恶到什么地步呢?白居易是著名官员,见到神策军的附属机构小卒子,也是两股战战,大气都不敢出。
二王刘柳想把军权从宦官手里夺回到政府手中,这就要了宦官的命了。一些将领对俱文珍说:“范希朝统兵以后,就没你们的事了。”俱文珍暴跳如雷,决定拼了。宦官们马上秘密通知各地将领,不要听范希朝的,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范希朝带领韩泰到奉天(陕西乾县)视察军队,军队将领竟然没有一个出来见的。战神碰到宦官大权也不灵了。
此时,宦官们突然以顺宗名义下发了一个文件,文件中虽然明确了王叔文仍继续担任度支、盐铁副使,但削去了他的翰林学士一职。如果没有这一职务,就不能到翰林院议政,更无由入宫。显然,这个文件并非出自顺宗本意,而是宦官做主发下来的。
这是宦官准备对顺宗下毒手的一个前奏。要想谋害顺宗,当然是越秘密越好,尤其不能让王叔文知道丝毫风声。因此,取消王叔文自由进入皇宫的权利就十分重要。
王伾看出了这里面的风险,非常着急,四处活动,多次要求恢复王叔文的学士职务。最后,总算争取到王叔文每隔三五日可入翰林院(设在宫内)一次。不过,翰林学士之职却永远失去了。
六月,又一严峻考验来到。剑南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与宦官通气之后,以顺宗身体不支为名,竟然上书要求顺宗靠边站,让太子亲政。
就在韦皋奏请顺宗让位的同时,王叔文母亲病危。按规矩,他要离职照顾母亲尽孝。六月二十日,王叔文因母亲去世被迫离职守丧,决策指挥中心事实上瓦解。
王伾慌了,走马灯似的到宦官那里说情,谋求让王叔文回来复职,当然吃了闭门羹。王伾大为恐惧,火急攻心,一时竟中风躺倒,失去了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