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江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快报优秀广告合作伙伴新鲜出炉
· “确保不冻死人”背后的指标化作风
· 科技部不必删除“无聊问题”
· 寒假作业怎能如此脑筋急转弯
· 莫把“反腐作家”当成“反腐英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确保不冻死人”背后的指标化作风
  ■今日视点

  1月中旬,重庆城口、酉阳、秀山三县的气温为1951年以来当地最低温。重庆市政府24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应对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特别强调不能因寒冷天气死亡一个人。

  (《重庆晨报》1月25日)

  显而易见,无论形势多么严峻,一个负责的政府,都不应该将“不冻死人”作为工作标准,并且加以强调。首先,这不够人性化。生命无价,政府保护市民的生命安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个政府的责任底线,哪里用得着明言?其次,这种说法也不够科学。如网友质疑的:不冻死人,冻得半死不活,停水停电,饥寒交迫,就不是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政府会议要着重强调“确保不冻死人”呢?在我看来,这与指标化的工作作风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评价政府工作,都比较刚性,对数据过分依赖。因为它比较直观,操作起来也最方便。这就是政府部门即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防灾准备,也不惜冒着被人骂的风险,画蛇添足般地强调一下“确保不冻死人”的原因所在。试想一下,灾害过后,在评定政府工作表现时,有什么比“不冻死一个人”更有说服力的呢?

  政府工作不仅在重“量”,还要重“质”。而指标化的工作作风带来的弊端恰恰是:对数据的过度依赖,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乃至误导了整个工作方向。不错,把生命提到任何一个高度都不过分,但它应该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它是整个防灾救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一项内容。“不冻死人”固然重要,但“不冻坏人”也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以现在的救援水平和物资储备,以及人们的抗灾能力而言,“不冻死人”并不难实现,相反,倒是如何保证人们在突发灾害面前的生活稳定是个大问题。如果把“不冻死人”单单拿出来,甚至作为唯一的工作指标,这就很让人怀疑:政府工作到底是为了向上面好交差,还是为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服务?

  事实上,退一步而言,就算情况已经紧急到了可能冻死人的地步,政府部门也没有必要刻意强调“不冻死人”。相比下“军令状”,科学完善的应急方案,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相关部门的责任到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政府部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照顾到弱势群体,“不冻死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需要额外地担忧。

  (吴龙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