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们党反对野心家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场斗争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本书以此为指导,依据丰富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高饶联盟从形成到覆灭的整个过程。
重磅炸弹
高岗听到“毛泽东不想当国家主席了”这个消息兀自一惊,他最初的反应是:毛泽东不当,那谁来当呢?
他暗暗把党中央的负责人排了排队,他分析,若按党内职务来看,最有可能的是刘少奇和周恩来。
但是,他又认为,刘少奇和周恩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他俩正在“过关”。他把毛泽东对新税制的批评,对政务院犯了分散主义错误的批评,看作是对周恩来的不信任。他尤其看重毛泽东、党中央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工作分工的调整,他认为这无疑是对周恩来权力的削弱。“周恩来遇到了政治危机、信任危机。他要走下坡路了。”他想。
与周恩来相比,他认为刘少奇的处境甚至还要糟糕。
他清楚地知道,在诸如对待农业合作社、富农党员、民族资本家以及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等问题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观点并不一致。尤其是最近毛泽东对刘少奇有两次批评,一次是私下的,一次是公开的,使他更加认定:刘少奇失宠了。
高岗听毛泽东批评刘少奇感到解气。他幸灾乐祸。
他认为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两次批评分量很重。毛泽东在信中对刘少奇的批评,是从组织纪律上着眼的。而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刘少奇的批评,则是从政治上、路线上着眼的。他认为刘少奇犯了大忌:在处理同毛泽东的关系上不尊重毛泽东,有越权之嫌,这就得罪了毛泽东。
与此同时,高岗把毛泽东对他的多次表扬,把毛泽东同他的私下谈话,把中央交给他分管八个重要的部,都看作是对他的器重和信任。由于他所领导的国家计委和政务院平行,权力很大,名声显赫,他自认为已经组织了“经济内阁”,下一步,就该跃登龙门了。
于是,他确立了这样一个策略:先拱倒刘少奇,再拱倒周恩来,由他来做毛泽东唯一的助手,最终由他来接毛泽东的班。
他比毛泽东小12岁,比刘少奇、周恩来小7岁,他是名副其实的少壮派。无论从资历上、职务上,还是从年龄上、身体上,尤其是从能力上,他都认为自己完全应该接班。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的,他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他向苏联共产党散布刘少奇是“亲美派”的舆论,想借助苏联共产党的权威向中国共产党施压,向刘少奇施压。
高岗更多的,还是采取在党内活动的方式反对刘少奇。他懂得必须充分依靠毛泽东,首先取得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并充分利用毛泽东同刘少奇的分歧和矛盾。他认定刘少奇必然倒台,他决心多处下手,积极活动,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被请进了高岗家的会客室。前不久,高岗找他谈过一次话。高岗向他转达了毛泽东同他高岗的谈话内容,说中央政治局成员要改组,要加强中央各部机构。
安子文说:“上次您向我转达了毛主席的意图,我做了些考虑,向您汇报一下。”高岗听安子文这么一说,就很关切地问:“你是怎么考虑的?”安子文打开皮包,从里面拿出几张纸,说:“我拟了个名单。”高岗把纸接过去,用手推了推眼镜,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他看到,安子文拟的是两份名单,一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一份是中央各部主要负责人名单。高岗一阵高兴。他从安子文同刘少奇关系密切这一点,断定名单刘少奇看过,至少刘少奇知道内情。他认为背着毛泽东和党中央拟定政治局委员名单,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无与伦比。他认为抓到了刘少奇的一个大把柄,不,岂止是把柄,简直是破坏刘少奇威信,动摇刘少奇地位的重磅炸弹。
安子文本来不想把名单留下,但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