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杨炎重蹈覆辙
李正己可不简单,他当时实力强大,朝廷颇有点怕他。唐中期之后,一些强悍的节度使寻找理由讨伐朝廷的事屡见不鲜。杨炎一见李正己的上书,六神无主,深怕李正己和其他节度使借此向朝廷兴师问罪,一旦事情闹大,自己难免会被抛出来做替罪羊。于是,杨炎扣下李正己的上书,在头脑昏乱之中,未经仔细考虑,就急忙派心腹到各地活动,对各地节度使说是德宗主谋杀死刘晏的,我杨某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
德宗马上就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派太监到李正己那里核实。太监回报说,杨炎确实是把责任推到了皇帝一个人身上。德宗又大怒,觉得杨炎不忠。
德宗怎么处理杨炎呢?先是提拔了一个叫卢祀的奸人当宰相,分杨炎的权。卢祀的祖父卢怀慎是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父亲卢奕在抗击安禄山的战争中英勇牺牲,这是卢祀的政治资本。卢祀本人则极善于揣摩主子心意,因而被德宗看中,把他从御史中丞(监察部司局级官员)的位子上提拔为御史大夫(部长),10天之后提拔为宰相。
卢祀这人面貌奇丑。人们背后都称他为活鬼。
自崔佑甫病重去世之后,杨炎一直独揽宰相大权,现在卢祀横插进来,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心高气傲的杨炎哪受得了这份气?仗着自己是当朝元老、才大气粗,不时跟卢祀争吵干仗。
但德宗此时已经失去了对杨炎的宠信,两人恶斗的结果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七月,德宗罢了杨炎的宰相职务,调他任尚书左仆射这个虚职,跟刘晏死之前的官职一模一样。杨炎又重蹈刘晏被排挤、被诬陷的覆辙。这样的巧合,难道不是历史的捉弄么?此时距刘晏被杀才一年。
卢祀是什么人?谁要是稍微不附和他,就整死谁。这样一个巨奸大恶,身居高位,又有德宗宠幸,哪里放得过杨炎?
卢祀摸到了德宗的底牌,使出手段,查出杨炎曾利用宰相地位,迫使下级官员用高价买下自己的旧住宅,多拿了房价。这件事其实不至于判一个宰相死罪,但卢祀逼着判案官员无限上纲,对杨炎做出了“监主自盗,罪绞”的判决。
另外,更为险恶的是,卢祀还查出杨炎在长安曲江(西安市东南)建了一座祭祀祖先的家庙,这座家庙所在地是唐玄宗曾到过的地方。卢祀重点向德宗讲了后一件事。他说:“杨炎建家庙,专门看哪里有王气,这小子暗中是想当皇帝。”
卢祀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德宗的痛点和软肋。德宗立即贬杨炎为崖州(海南琼山)司马同正(不任司马实职,享受司马级待遇)。
杨炎还没有走到崖州,德宗的诏书就追下来了:“罪臣杨炎缢杀之”。55岁的杨炎就这样结束了生命,这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月的事。杨炎死后,就没有替他喊冤的了,这是作恶的报应。
杨炎的确是报复心强,他的“道德”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杀一个四朝元老、总理级大臣和指挥国家经济运行的台柱子,岂能私下个人说了算?在这个案子中,最大的责任人是德宗,最后赐死刘晏的命令就是德宗下发的诏书。德宗一时起杀机干掉刘晏,紧接着又杀杨炎,为什么?他是以此向天下做个交待,平息众怒。而中国历史上两个天才的宰相理财家,就这样草草死于非命,应该说,德宗才是罪孽更大的小人。
德宗杀刘晏和杨炎,都是根据传说和虚报,这两个传说和虚报,恰好击中了德宗的痛点。这也说明,心胸狭隘的德宗对于自己皇位的稳固性,有着超乎一般人想像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