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在素有“江城”美誉的武汉成功举办,朗诗地产因其在绿色节能住宅领域所作出的表率作用,再次被推上荣誉舞台,获得“中国人居环境成就特殊贡献企业”荣誉称号,朗诗总裁田明先生也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成就推动力人物”。
不久前,朗诗获得三项亚洲绿色人居环境大奖,其所倡导的绿色节能住宅事业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肯定,而朗诗在绿色节能住宅领域的领跑地位也越来越清晰。一个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朗诗可以做到?朗诗是怎样做到的?朗诗的成就是否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最接近答案的地方就是朗诗地产产品研发中心。
世博会与朗诗的缘分
媒体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报道中,多次提到了“地源热泵”。据说,有关专家之所以敢尝试大规模地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以取代传统的中央空调,和朗诗·国际街区一期产品的成功有一定联系。而在朗诗之前,地源热泵仅是少数人的专利。“大规模应用地源热泵,和为别墅供热采暖,两者存在质的区别。”朗诗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程洪涛说。
作为普通的开发企业,朗诗突破了行业的很多固有程式:设立产品研发中心,专攻科技住宅,原创技术大量涌现;不是将交付后的住宅委托给物业公司,而是跟踪住宅各项运行参数,提供一套完整的检测报告……
“舶来品”也曾水土不服
地源热泵是“舶来品”,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中国“取经”的过程则颇为艰难。
1984年,中美首次合作研发可再生能源落地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选择了三个试点项目,结果无一成功。约在1996年,中美再接再厉终获突破,北京一住宅项目成功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遗憾的是,因该系统需抽取地下水而很难推广。
2004年,当朗诗地产聘请了来自德国和北京的专家,打算将一种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移植到长江以南的南京时,猛然发现“桔生淮北而为枳”。
系统规模“小”与“大”存在质的区别。而朗诗·国际街区一期项目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是地源热泵应用中的“巨无霸”,这是第一大难关。
第二大难关是气候。“北京的气候条件比长三角好很多。”总工程师程洪涛语出惊人。北京住宅只需冬天供暖,夏季制冷,而在长三角,“除湿”成为系统最先要解决的难题。
北京的自然结露率为10%,但南京高达60%-70%,梅雨天的空气湿度达100%,室外空气遇到室内凉爽的天棚就会结露。
要想解决气候差异带来的问题,外来专家也是外行人。于是,跨学科的挑战令朗诗的暖通工程师记忆犹新。一年有8760小时,5年就是43800小时,朗诗产品研发中心决定购买了南京近5年来每一个小时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试图准确定位本土化的温度和湿度分布区间。
这一罕见的开发商数据买家,令气象台惊诧不已。
“钻牛角尖”的工程师
几天前,笔者来到南京朗诗地产产品研发中心,试图解开这家开发商造的房子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谜底时,却无意中闯入了朗诗的“脑海”。
踏进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扑面而来的除了呛人的烟味和较低的能见度以外,就是一整面毛玻璃墙面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开会的时候顺手写上去的。”程洪涛解释。
墙上没有擦除的、思考过程的真实记录,正如同研发中心每一位工程师大脑上的自然纹理一样深刻而清晰,难以磨灭。
从2004年8月制作第一个系统体验间开始,到2006年10月第一个应用朗诗十大科技系统的住宅社区交付为止,其间经历了将近800个日日夜夜。产品研发过程的无数艰难与挑战,以及那种由挑战带来的莫名的吸引力,在工程师的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
“最艰难的阶段,我们全部是在技术攻关。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各种各样的难题不断涌现,数都数不清。这些问题只要有一个解决不了,一期就不能交付。交付可不像做体验间那样能够反复修正,交付的房子一个纰漏都不能有。”交付的日子已经敲定,没有退路,就像房间里无处遁逃的烟气。
程洪涛承认,那一年中,他个人根本没有休息过,熬夜是工作的常态——不过那纯粹是出于工程师的天性——因为他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程洪涛解释自己的笑:“我也喜欢钻牛角尖。”
一滴水中看见世界。一个人身上折射出企业的风格。众多的朗诗人莫不如此。
普及住宅节能,朗诗功不可没
一期业主可能并不知道,他们手中的小小钥匙,还凝聚着来自国际国内几十位学科带头人的智慧结晶。
除了自己组建产品研发中心,配备多行业技术高手,专门研发科技系统以外,朗诗还组成了一个由国内顶尖高手组成的场外智囊团。他们有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导,有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学科专家,有来自多家设计院的高工……世博中心所聘请的地源热泵系统顾问正在其中。
不用朗诗多邀请,专家们浓厚的参与兴趣完全出自专业天性。他们专门为朗诗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为工程师们出谋划策,多方提供理论依据。朗诗的成功,就像他们自己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一样。
终于,首个十项全能的科技住宅系统项目交付入住了。研发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入住第一年内,天天深入住宅楼进行系统系统参数跟踪,天天提交一份系统运行报告。在经历了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的考验之后,节能又舒适的科技系统终于成功地在南京特有的“夏热冬冷”气候条件中稳稳落地了。
程洪涛回忆说:“2007年恰好遇到了罕见的二度梅(一年连续两次梅雨),梅雨季节特别长。要知道,这还是系统第一次遭遇到梅雨的实战考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从网上业主论坛发现,业主们一下子发出了那么多称赞房子舒适的帖子,这种意外的喜悦让工程师们心花怒放,比自己专门调查反馈要高兴得多。当时所有人都互发短信,分享这种激动的心情。”
朗诗产品研发中心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据高层透露,将同样的科技成果再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细分。
一位来自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郑重表示,普及住宅节能科技,朗诗功不可没。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