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爱好写作,但成绩不大,给报纸杂志投的稿件大都如泥牛入海。他便抱怨说,编辑都是看人下菜碟,若是名家的作品,一准就发表了。于是他就把一名家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通过电子信箱传了过去,结果立刻收到了编辑的回复:“大作收悉,看着倍儿眼熟——是隔壁邻居的东东吧?请告诉我这位高邻的大名,即付作品推荐费给您。”
表弟这下子服气了,认真地写起来,渐渐有了进步,也有文章在报上发表了。但是贪图稿费的他,把发表过的文章寄给另一家报社,题目是《故乡的粉蒸肉》。过了几天,收到编辑的回复:“粉蒸肉滋味不错,可惜前几天在其他地方已经吃过了,能否换换口味儿,来点红烧肉或清蒸鱼尝尝?”
表弟一看就红了脸,下一次他学聪明了,发表过的文章不寄报纸,寄给了一家杂志社。没过几天,编辑的回复来了:“顺告一声,我就是刚从报社来到杂志社的刘编辑……”
表弟尴尬至极,就直接送稿到编辑部,以示改过的诚意。为图省事,一送就送了好几篇新写的稿件,内容都大同小异,用词也差不多都一个味儿。刘编辑看得心烦,又不好明说,便幽了一默:“饭得天天吃,这不假。可是一次连吃三大碗,谁受得了?”
看表弟还在犯迷糊,编辑就打了个比方:“这就仿佛溶剂与溶质的关系。一定的溶剂只能溶解一定的溶质。比如说,吃饭时,你吃了一碗又一碗,第三碗吃下去已经饱了,你还能吃下去吗?”
表弟认真地想了想,伸长脖子问:“请问,还有菜吗?”
编辑笑道:“没菜,我不照样在嚼这些千篇一律的白米饭吗?拜托你,下次换换口味儿,做个蛋炒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