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骗子以部委名义向地方官员电话行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骗子以部委名义向地方官员电话行骗
  近年来,由于一些“以官为邻,借官行骗”的骗子在北京向外地以“电话营销”的伎俩行骗,使地方上某些官员对此不胜其烦,折射出“京骗子”的日益猖獗,也反映中央国家机关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位局长的烦恼

  临近春节,湖南省娄底市某县畜牧水产局华局长烦恼多起来。

  从2005年前后开始,华局长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北京的电话,来电者个个口气大,牌子大。华局长并不愿意理会那些“来头很硬”的电话,不过,有一个电话在华局长这里产生了例外。

  2006年12月的一天,正在开会的华局长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农业部的人,要在全国建立重点畜牧县信息库,希望华局长支持。

  这个电话的内容和该县作为全国生猪养殖百强县的实际情况相符,况且对方又没有提出要钱,华局长犹疑了一下,便答应开完会后和来电者商量有关具体事情。

  让华局长没想到的是,这个所谓的信息库建设,其实就是要华局长掏1万元赞助一本书的出版。感觉上当的华局长坚决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并立即挂掉了电话。

  此后,这位女士几乎每天给华局长打三四次电话,一开始是以农业部的牌子压人,后来发现不灵,就变换成求人的口气,目的还是想要华局长答应这个请求。在一次近乎哀求的电话中,对方甚至明白地告诉华局长,“哪怕拿出推销墓地的耐心和脸皮,也要打动你。”

  不过,华局长软硬不吃,来电者在打了30多次电话之后,终于销声匿迹了。

  记者在娄底市了解到,类似华局长的这种遭遇,多数县和乡局领导都碰到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时间一长,大家开始对这些“电话营销”的电话有了本能的担忧和恐惧。

  “谁知道又是哪个骗子打来的电话!”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都不接这类电话了,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在接了来自北京的电话后,只要一听对方自称是某部委的,就先否认自己的身份,“因为一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意味着无穷的骚扰。”

  这样的情形,记者在河南、山东、吉林等地采访时,均有所耳闻。

  被迫换手机号码

  内蒙古阿拉善盟某旗(相当于县)副旗长房德生也有类似的烦恼。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房旗长的手机所接到的来自北京地区显示为“010”开头的电话突然多起来。这些电话通常来头很大,比如称自己是国务院的或者是国务院某个部委的,来头最小的也自称是国家某直属工作局的,来电者口气也不小,总是直呼其名要找房德生联系工作。

  因为主管农业,房旗长一开始对来自中央政府部门的电话还很感兴趣,他以为自己前往北京的辛苦“跑部”工作开始奏效,他总是设想,也许是某个部门要给他项目或资金了。

  但房旗长后来发现,这些电话最终不仅没有给他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旗里的财政带来负担,来电者的要求很简单,例如推销书籍、参与评比、参加论坛、出国考察……

  更让房旗长惊讶的是,在答应了某个部委的电话要求后,他紧接着可能面对更大的要求。随着这些奇怪电话的增多,房旗长两年中被迫换过两次手机号码,但北京那些人还是能准确地呼叫到他的新号码。

  到了2007年底,房旗长基本上每天都要接到两三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现在,每当看到手机上显示“010”开头的号码时,他就有些本能地紧张了。

  “我能随时找到你”

  房旗长第一次上当,是在2005年5月初。

  他清楚地记得,那一次,一个显示为“010”开头的电话打入他的手机。此时,他刚从国家某部联系完有关沙漠治理工作回到家里。

  电话一接通,来电者自称是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他轻车熟路地道出了房旗长的名字和他这次赴京的主要任务,这让房旗长对来电者的身份确信无疑。

  “我去部里联系工作,除了部里的工作人员,还有谁会知道我的行踪及目的呢?”房旗长对记者解释他当时的心理。

  一开始,对方着实夸奖了房旗长一番,称房是个“负责任的好干部”,并表示将为房旗长所跑的项目尽力而为。这让房旗长很感动,觉得该部门的官员“既务实又讲效率”。最后,来电者表示,希望先将房旗长工作所在的旗纳入“全国沙漠治理典型地区”,并要将该旗的经验汇编到“部里统一编写的年鉴”里,为完成这些事,旗政府需要交纳28000元的评审费。

  对此,毫不怀疑的房旗长立即吩咐手下照办了有关汇款手续。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能顺利争取到部里的项目支持,将为旗政府带来近亿元的利益,区区两万多元,不算什么。

  此后8个多月的时间里,房旗长所争取的项目没有着落,但前述来电者的电话却是隔三岔五地打过来,有时要求旗政府出资5万元购买书籍,有时又鼓动房旗长用公款报名参加去欧洲的考察,有时则是别的要求。这让房旗长疑心渐增,他最终鼓起勇气询问那个部门的有关人员,却被告知该部门根本没有那名来电者。

  即便如此,那名来电者依然打电话给房旗长,称自己是部里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有关基层政府到部里跑的项目,该事业单位“有很大的话语权”。

  房旗长心里则一直嘀咕着:如果此人和部里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可能那么详细地了解他“跑部”的情况?他只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和来电者周旋了,只不过,房旗长再也没有轻易汇过款。

  到了2007年9月,尽管房旗长的手机换了两次号码,那个人依然能准确地找到房旗长,他在电话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房旗长说:“随便你换多少个号码,我都能随时找到你。”

  谁在行骗?

  以中央部委名义骚扰地方官员的电话,让部委的干部也倍感委屈,他们认为,正是那些无孔不入的骗子,败坏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名声。

  记者在位于北京市知春路的一个国家机关大楼旁边看到,这个部门办公楼附近,有一些不太起眼的小楼,里面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公司和“中心”,它们很多打着该部门的旗号,称自己是直属企业或者事业单位。

  该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那些公司其实和部门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也没有任何工作联系。但其中一些公司的人在该部门机关有熟人,或者是曾在该部门工作过,熟悉该部门的工作流程。他们看到有地方官员前往该部门办事,就会在大门前瞅准机会搭话,进而行骗。而更多的公司或者“中心”,则打着该部门的旗号,以“电话营销”方式大肆骚扰地方官员。

  这种“以官为邻,借官行骗”的伎俩同样存在于其他一些部委机关附近。骗子们的心理其实很简单——在他们看来,与官靠得近,就与官有关系,因此,在部委机关附近租个房子,既能体现自己的“从属关系”,也能从电话号码上更接近部委,以便于“电话营销”时冒用旗号行骗。

  仅有场所还不行,骗子赖以生存的基础,还包括一本本时时更新的地方官员电话通讯册,这些通讯册有的从网上下载,有的以十元数十元的价格从一些所谓文化传播公司购买。通讯册上有地方官员详细的职务和联系方式。正是依据这些名单和联系方式,骗子们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骗局,并让“电话营销”危害地方官员的神经。

  就在记者采写稿件之时,北京市有关部门在京通报了三起骗子公司的案例。通报指出,一些文化骗子公司打着中央部委、协会、报社、出版社、研究会等旗号,通过给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打电话、发传真的方式,实施高价推销图书或要求对方出钱参加其组织的会议、培训、出国考察、评奖等欺诈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这些单位的正常工作,损害了中央党政机关和首都的良好形象。

  通报说,发现这些不良现象后,监察部及时召开了由中宣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参加的协调会,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及以北京市纪委监察局为牵头单位的联合调查组,先后4次对8家重点涉案公司和16家文化类公司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在这次联合执法检查中,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等地区的8家文化类公司被发现涉嫌犯罪,19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2007年10月15日,赵永、陈宇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公安机关侦查认定:赵永、陈宇于2007年3月至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1区33号楼A座056号北京宏润兴业文化发展中心办公地点内,以虚构的“中国企业发展中心”、“中国工商界领军人物(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的名义,与全国多家企业联系,谎称将于2007年6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中国工商界领军人物(北京)论坛”并需交纳相关费用,骗取北京18家企业参会费及赞助费等共计人民币15万余元。

  山西省运城市一位处级官员对记者尖锐地指出,从表面看,“电话营销”的骚扰性来源于骗子和骗子公司的不法行为,但从根本上看,和国家部委的信息公开不充分有很大关系。这位曾经深受电话营销之苦的地方官员说,目前,国家各部委机关很少能够将自己的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全部公布,这就导致骗子有机可乘。据《法制周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