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去年家电上游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到消费升级影响,带来消费意识上大转变。首先,品牌消费已经占据一二线城市,去年启动奥运营销,使得品牌消费更加深入人心;其次,由于原材料上涨,使得家电成本整体上升;最后,在成本上升和品牌消费意识的带动下,行业并购和整合2007年看点甚多,2008年这种趋势将延续。
就消费市场来看,涨价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大,在去年国内整体经济强劲向上的带动下,来自资本投资上的收入以及工资收入的增长,消化了涨价带来的购买压力。
■并购整合篇
机遇和风险共存
无论正确与否,并购之后的整合充满风险。2007年一整年,海信整合科龙、美的整合华凌、长虹整合美菱的工作都在进行当中,并且都远没有结束。
由于同属家电行业,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业务难免存在重合之处。2007年11月,海信科龙公告宣布将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购买海信集团的全部白电资产。待资产重组完成后,科龙将形成完善的冰箱、空调、冷柜等终端产品及其配套产业的白电大生产格局。而海信则抽身出来更专注于平板电视、手机、电脑等黑电市场。通过当地生产、就近销售,海信集团无疑能够大大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节省物流等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由于同时要考虑美的集团和美的电器的同业竞争问题,美的与华凌之间的整合更加复杂。根据业内人士的预计,美的电器可能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大股东以资产置换方式将华凌空调和冰箱资产注入到美的电器,美的集团把旗下机电产业注入到华凌集团,小家电则剥离开来打包上市。
与海信、美的在并购前已经具有较强的白电生产能力不同,长虹并购美菱更多的是借美菱伸长了自己在白电领域的触角。以彩电业务起家的长虹自2004年7月董事长赵勇“执政”以来,就确定了由传统的家电企业向3C领域转移的策略,并希望白电领域有所突破。不过,在此之前,长虹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多媒体领域,“白电”领域只涉及空调等很少的方面。
2007年7月,长虹收购美菱电器20.03%股权一案获得证监会批准,四川长虹、长虹集团联合协议受让合肥美菱集团依法收回的美菱电器近8285万股,分别成为其第一、第三大股东。长虹曾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把原有的空调业务整合入美菱,扩大自己的白色家电领域。去年12月25日,长虹再度出手,以约2.34亿元的总价拍得了华意压缩29.92%股权,并成为华意压缩的第一大股东。
点评:在家电制造业资产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家电企业正在试图做大体量,成为全品类的家电集团,以后集团化的竞争将代替单兵作战。但随着资本整合的结束,接下来的风险更大,因为产品线、人员、企业文化、市场通道都开始要进行合并,钱可以简单做加减乘除,但人、体系和文化就不这么简单了。此外,风险还来自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度,整合后,如何维护好品牌形象,让售后不脱节,这也是摆在2008年这些家电企业面前的问题。
■上游圈地篇
国产液晶“补课”
2007年,本土家电企业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产业链不完整带来的压力,并纷纷在上游产业链建设上加码。
上游资源缺失之痛在彩电行业得到最深的体现。外资品牌凭借自身强大的上游资源供应,主动发起价格战,意欲对向来有“价格优势”之称的国产品牌进行洗牌。而本来利润就相当微薄的国产品牌显然有点招架无力。产业链瓶颈成为国产品牌发展的桎梏。
事实上,长虹、海信、TCL、康佳等家电巨头已经意识到这一困境。去年四月,长虹启动国内首条等离子生产线建设,预计2008年可以投入生产,首期工程产能将达到216万片(以42英寸计)。TCL集团也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在广东南海兴建两个液晶模组厂。此外,经过3年多低调布局,第一条年产50万片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也在海信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