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改穿汉服,改说汉话与改用汉姓
494年12月,定都洛阳刚一个月,众人正忙着搬家折腾,很多人还没房子,元宏就下令士民禁止穿胡服。
在街上,鲜卑人的打扮和服装,是一个显眼的符号。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生疏,代表了隔离,并且隐含着“占领军”的敌意。元宏看到这景象,心中很是忧虑。
一次,在光极堂会见群臣时,元宏当场将汉族的衣冠赏赐给鲜卑贵族官僚,要求把鲜卑的官服改为汉官服。为了检验服装改革的效果,元宏时常到街上巡视。有一次,他在街角看到有的鲜卑族妇女仍然我行我素,身穿胡服,十分生气,立即训斥手下干部,要他们严加管束,把改穿服装的决定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过了不久,洛阳街头再也见不到穿鲜卑族服装的人了。
和服装改革相比,改变语言要困难得多。虽说弱势语言向强势语言靠拢是古今皆然,但语言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闹着玩的。
服装改革之后半年,495年6月的一天,元宏和他的大臣聊了起来。
元宏把锅盖揭开了:“孔子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我今天说一说‘言’的问题。现在我决定禁止说鲜卑话,一律改说中原汉话。”元宏看看大臣们惊愕的表情,慢慢说道:“当然喽,三十岁以上的人,改起来也难,可以放宽要求。但是三十岁以下的,必须马上学习说汉话,不得有误!如果故意违背我这个命令,就要降级或者撤职。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臣们已经被元宏旋风式的改革弄晕了,多少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君主志大气高,说一不二,只能顺着来。于是都低声回答:“一定贯彻陛下的指示!”
元宏又说:“我曾和李冲商量过改说汉话的事。你们猜猜李冲怎么说的?他说,四方之人,口音不同,没法说谁的好。干脆,皇帝说什么话,就作为正音好了。李冲说这话不动脑子,光拍马屁,一点不负责任!”元宏把头转过来冲着李冲说:“应该叫御史把你拉出去!”
李冲吓得连忙摘下帽子:“臣罪该万死!”
元宏说:“如果谁认为我说得不对,可以当面提出来讨论。我最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朝廷上遵旨,私下里抗旨!”
改说汉话之后半年,急性子元宏又发大宏愿,要鲜卑人改用汉姓了。鲜卑人的姓氏多为复姓,如拓跋、独孤、贺楼、步六孤、丘穆陵等。
496年正月,元宏颁布诏书说:“北方人把土称为拓,把君主叫做跋。我们北魏也是黄帝的后裔,以土为最尊贵,所以叫拓跋氏。土为万物之元,拓跋氏改姓元氏。诸位大臣的复姓都要改为单音汉姓。”
元宏首先带头,将皇族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元宏原名拓跋宏。本文使用的元宏,即为改用汉姓之后的名字,其他皇族的姓也改为元姓),定为最高门第。
接着,把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把独孤氏改为刘氏,把步六孤氏改为陆氏,把贺赖氏改为贺氏,把贺楼氏改为楼氏,把勿忸氏改为于氏,把纥奚氏改为嵇氏,尉迟氏改为尉氏,以上八姓是北魏功勋之家。
元宏将鲜卑族的一百多个姓氏改为汉姓,改姓后的地位与汉族的不同门第互相对应。元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他带头将汉官李冲的女儿立为皇后,还让自己的弟弟娶汉族世家女子为妃。
元宏的改革范式是威权高压,破釜沉舟。这也打上了北魏皇帝威权独大的印记。499年,元宏病重去世,年仅33岁,至为可惜。元宏的继任者北魏宣武帝及孝明帝宠用奸佞,荒淫贪婪,国势日衰,这是后话了。